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冷連軋鋼板及鋼帶的定義、分類和代號、尺寸、外形、重量及其允許偏差。
本標準適用于常州精密鋼管博客網生產的厚度為0.30mm~3.50mm、寬度為700mm~1850mm的冷連軋鋼帶以及由它切成的鋼板及縱切鋼帶,以下簡稱鋼板及鋼帶。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T 8170-1987 數值修約規則
3 定義 3.1縱切鋼帶
由鋼帶經縱切而成的窄鋼帶。
4 分類和代號 4.1 按邊緣狀態分為 切邊 EC
不切邊 EM 4.2 按尺寸精度分為 普通厚度精度 PT.A 高級厚度精度 PT.B
普通寬度精度 PW.A 高級寬度精度 PW.B 普通長度精度 PL.A 高級長度精度 PL.B
4.3 按不平度精度分為 普通不平度精度 PF.A 高級不平度精度 PF.B 4.4
鋼板及鋼帶按產品形態、邊緣狀態所對應的尺寸精度的分類按表1的規定。 表 1
產品 形態 |
分 類 及
代 號 |
邊緣狀態 |
厚度精度 |
寬度精度 |
長度精度 |
不平度精度 |
普通 |
高級 |
高級 |
普通 |
高級 |
普通 |
高級 |
普通 |
鋼帶 |
不切邊 EM |
PT.A |
PT.B |
PW.A |
- |
- |
- |
- |
- |
切邊 EC |
PT.A |
PT.B |
PW.A |
PW.B |
- |
- |
- |
- |
鋼板 |
不切邊 EM |
PT.A |
PT.B |
PW.A |
- |
PL.A |
PL.B |
PF.A |
PF.B |
切邊 EC |
PT.A |
PT.B |
PW.A |
PW.B |
PL.A |
PL.B |
PF.A |
PF.B |
縱切鋼帶 |
切邊 EC |
PT.A |
PT.B |
PW.A |
- |
- |
- |
- |
- |
| 5
尺寸 5.1鋼板及鋼帶的可供尺寸范圍按表2的規定。 表 2
mm
產品形態 |
邊緣狀態 |
公稱厚度 |
公稱寬度 |
公稱長度(或內徑) |
鋼 板 |
切邊 |
0.30~3.50 |
700~1830 |
1000~6000 |
不切邊 |
730~1850 |
鋼 帶 |
切邊 |
0.30~3.50 |
700~1830 |
610/508 |
不切邊 |
730~1850 |
縱切鋼帶 |
0.30~3.50 |
120~<900 |
610/508 |
| 5.2
鋼板及鋼帶的推薦公稱尺寸 5.2.1鋼板及鋼帶的推薦公稱厚度列于表3。 表3
mm
推 薦
公 稱 厚 度
|
0.30 0.35
0.40 0.45 0.50 0.60 0.70
0.75 0.80 0.90 1.00 1.10
1.20 1.50 1.75 2.00
2.50 3.00 3.20 3.50 |
| 5.2.2
鋼板及鋼帶的推薦公稱寬度為表2所列范圍內按10mm進級的任何尺寸。 5.2.3
鋼板的推薦公稱長度為表2所列范圍內按50mm進級的任何尺寸。
6 尺寸允許偏差 6.1
厚度允許偏差 6.1.1
鋼板及鋼帶的厚度允許偏差應符合表4的規定。對縱切鋼帶,其厚度允許偏差應符合未縱切前鋼帶的相關規定。 6.1.2
當鋼帶厚度小于1.50mm時,兩端總長度30m內的厚度允許偏差允許比規定值超出50%;當鋼帶厚度不小于1.50mm時,兩端總長度30m內的厚度允許偏差允許比規定值超出30%。 表4
規定的最小屈服強度 MPa |
公 稱 厚 度 mm |
厚 度 允 許
偏 差 mm |
普通精度 PT.A
|
高級精度 PT.B
|
公 稱
寬 度a mm |
公 稱
寬 度a mm |
<1200 |
1200~<1500 |
≥1500 |
<1200 |
1200~<1500 |
≥1500 |
<280 |
0.30~0.40 |
±0.04 |
±0.05 |
- |
±0.025 |
±0.035 |
- |
>0.40~0.60 |
±0.05 |
±0.06 |
±0.07 |
±0.035 |
±0.045 |
±0.05 |
>0.60~0.80 |
±0.06 |
±0.07 |
±0.08 |
±0.045 |
±0.05 |
±0.05 |
>0.80~1.00 |
±0.07 |
±0.08 |
±0.09 |
±0.05 |
±0.06 |
±0.06 |
>1.00~1.20 |
±0.08 |
±0.09 |
±0.10 |
±0.06 |
±0.07 |
±0.07 |
>1.20~1.60 |
±0.10 |
±0.11 |
±0.11 |
±0.07 |
±0.08 |
±0.08 |
>1.60~2.00 |
±0.12 |
±0.13 |
±0.13 |
±0.08 |
±0.09 |
±0.09 |
>2.00~2.50 |
±0.14 |
±0.15 |
±0.15 |
±0.10 |
±0.11 |
±0.11 |
>2.50~3.00 |
±0.16 |
±0.17 |
±0.17 |
±0.11 |
±0.12 |
±0.12 |
>3.00~3.50 |
±0.17 |
±0.19 |
±0.19 |
±0.14 |
±0.15 |
±0.15 |
280~<360 |
0.30~0.40 |
±0.05 |
±0.06 |
- |
±0.03 |
±0.04 |
- |
>0.40~0.60
|
±0.06 |
±0.07 |
±0.08 |
±0.04 |
±0.05 |
±0.06 |
>0.60~0.80 |
±0.07 |
±0.08 |
±0.10 |
±0.05 |
±0.06 |
±0.06 |
>0.80~1.00
|
±0.08 |
±0.10 |
±0.11 |
±0.06 |
±0.07 |
±0.07 |
>1.00~1.20 |
±0.10 |
±0.11 |
±0.12 |
±0.07 |
±0.08 |
±0.08 |
>1.20~1.60
|
±0.12 |
±0.13 |
±0.13 |
±0.08 |
±0.10 |
±0.10 |
>1.60~2.00 |
±0.14 |
±0.16
|
±0.16 |
±0.10 |
±0.11 |
±0.11 |
>2.00~2.50
|
±0.17 |
±0.18 |
±0.18 |
±0.12 |
±0.13 |
±0.13 |
>2.50~3.00
|
±0.19 |
±0.20 |
±0.20 |
±0.13 |
±0.14 |
±0.14 |
>3.00~3.50 |
±0.20 |
±0.23 |
±0.23 |
±0.17 |
±0.18 |
±0.18 | 表4(續)
規定的最小屈服強度 MPa |
公 稱 厚 度 mm |
厚 度
允 許 偏 差 mm |
普通精度 PT.A
|
高級精度 PT.B
|
公 稱
寬 度a mm |
公 稱
寬 度a mm |
<1200 |
1200~<1500 |
≥1500 |
<1200 |
1200~<1500 |
≥1500 |
≥360 |
0.30~0.40 |
±0.06 |
±0.07 |
- |
±0.04 |
±0.05 |
- |
>0.40~0.60
|
±0.07 |
±0.08 |
±0.10 |
±0.05 |
±0.06 |
±0.07 |
>0.60~0.80
|
±0.08 |
±0.10 |
±0.11 |
±0.06 |
±0.07 |
±0.07 |
>0.80~1.00
|
±0.10 |
±0.11 |
±0.13 |
±0.07 |
±0.08 |
±0.08 |
>1.00~1.20 |
±0.11
|
±0.13 |
±0.14 |
±0.08 |
±0.10 |
±0.10 |
>1.20~1.60
|
±0.14 |
±0.15 |
±0.15 |
±0.10 |
±0.11 |
±0.11 |
>1.60~2.00
|
±0.17 |
±0.18 |
±0.18 |
±0.11 |
±0.13 |
±0.13 |
>2.00~2.50
|
±0.20 |
±0.21 |
±0.21 |
±0.14 |
±0.15 |
±0.15 |
>2.50~3.00
|
±0.23 |
±0.24 |
±0.24 |
±0.15 |
±0.17 |
±0.17 |
>3.00~3.50 |
±0.24 |
±0.27 |
±0.27 |
±0.20 |
±0.21 |
±0.21 | 6.2 寬度允許偏差 6.2.1
鋼板、鋼帶的寬度允許偏差應符合表5的規定。 表5 mm
邊緣狀態 |
公稱寬度 |
寬度允許偏差 |
普通精度 PW.A |
高級精度 PW.B |
不切邊 EM |
730~1850 |
+8 0 |
- |
切邊 EC |
700~<1200 |
+4 0 |
+2 0 |
切邊 EC |
1200~1830 |
+5 0 |
+3 0 |
| 6.2.2
縱切鋼帶的寬度允許偏差應符合表6的規定。 表6
mm
公稱厚度 |
寬 度 允 許
偏 差 |
公
稱 寬 度 |
<125 |
125~<250 |
250~<400 |
400~<600 |
600~<900 |
0.30~<0.40 |
+0.3 0 |
+0.6 0 |
+1.0 0 |
+1.5 0 |
+2.0 0 |
0.40~<1.00 |
+0.5 0 |
+0.8 0 |
+1.2 0 |
+1.5 0 |
+2.0 0 |
1.00~<1.75 |
+0.7 0 |
+1.0 0 |
+1.5 0 |
+2.0 0 |
+2.5 0 |
1.75~3.50 |
+1.0 0 |
+1.3 0 |
+1.7 0 |
+2.0 0 |
+2.5 0 |
| 6.3
長度允許偏差 鋼板的長度允許偏差應符合表7的規定。 表7
mm
公 稱 長 度 |
長 度 允 許
偏 差 |
普 通 精 度 PL.A |
高 級 精 度
PL.B |
≤2000 |
+6 0 |
+3 0 |
>2000 |
+0.003×公稱長度 0 |
+0.0015×公稱長度 0 |
| 7
外形 7.1 鋼板應切成直角,脫方度應不大于鋼板寬度的1%。 7.2
切邊鋼板、鋼帶的鐮刀彎在任意2000mm長度上應不大于6mm;鋼板的長度不大于2000mm時,其鐮刀彎應不大于鋼板實際長度的0.3%。縱切鋼帶的鐮刀彎在任意2000mm長度上應不大于2mm。
7.3 不平度 7.3.1鋼板的不平度應符合表8的規定值。 7.3.2
對規定最小屈服強度小于280MPa的鋼板及鋼帶,按高級不平度供貨時,仲裁情況下另需檢驗波浪度,波浪應符合以下規定: ——
當波浪長度不小于200mm時,波浪高度小于波浪長度的1%(適用于公稱寬度小于1500mm的鋼板),或波浪長度的1.5%(適用于公稱寬度不小于1500mm的鋼板)。
—— 當波浪長度小于200mm,波浪高度應不大于2mm。 7.3.3
當用戶對鋼帶進行了充分的平整矯直后,表8規定值也適用于由用戶從鋼帶切成的鋼板。
表 8 mm
規定的最小屈服強度 MPa |
公 稱 寬 度 mm |
不 平 度 不大于 |
高 級 精 度
PF.B |
普 通 精 度
PF.A |
公 稱 厚 度 mm |
<0.70 |
0.70~<1.20 |
≥1.20 |
<0.70 |
0.70~<1.20 |
≥1.20 |
<280 |
≤1200 |
5 |
4 |
3 |
12 |
10 |
8 |
>1200~1500 |
6 |
5 |
4 |
15 |
12 |
10 |
>1500 |
8 |
7 |
6 |
19 |
17 |
15 |
280~<360 |
≤1200 |
8 |
6 |
5 |
15 |
13 |
10 |
1200~1500 |
9 |
8 |
6 |
18 |
15 |
13 |
>1500 |
12 |
10 |
9 |
22 |
20 |
19 |
≥360 |
- |
- |
- |
- |
- |
- |
- |
| 8
尺寸及外形的測量 8.1 厚度的測量點分別為距邊部不小于25mm(切邊)或40mm(不切邊)的任意點。 8.2
脫方度為鋼板的寬邊向軋制方向邊部的垂直投影長度,或者為鋼板對角線之差的一半。如圖1所示。 8.3 鐮刀彎
8.3.1鋼板及鋼帶的鐮刀彎,是指側邊與連接測量部分兩端點的直線之間的最大距離。它在產品呈凹形的一側測量,如圖1所示。
8.3.2鋼帶鐮刀彎的測量部位是在距鋼帶頭部或尾部不小于5000mm處。
8.3.3長度不大于2000mm的鋼板,鋼板的長度即鐮刀彎的測量長度;長度大于2000mm的鋼板,可任取2000mm長度進行鐮刀彎的測量。
8.4 不平度 8.4.1鋼板的不平度是指將鋼板自由地放在平臺上測得的鋼板下表面和平臺間的最大距離。
8.4.2長度不大于2000mm的鋼板,鋼板的長度即不平度的測量長度;長度大于2000mm的鋼板,可任意截取2000mm長度進行不平度的測量。
9 重量
鋼板通常按理論重量交貨,也可按實際重量交貨,理論重量計算方法按附錄A的規定。鋼帶通常按實際重量交貨。 10
如用戶對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許偏差有其他特殊要求,可在訂貨時協商,并在合同中注明。 11 數值修約方法按GB/T
8170的規定。
附錄A (規范性附錄) 理論計重時的重量計算方法 A.1
鋼板理論計重時,其尺寸均采用公稱尺寸值。 A.2 鋼板理論計重時的重量計算方法按表A.1的規定。 表 A.1
計算順序 |
計算方法 |
結果的位數 |
基本重量kg/mm·m2 |
7.85(厚度1mm,面積1m2的重量) |
|
單位重量 kg/m2 |
基本重量(kg/mm·m2)×厚度(mm) |
修約到有效數字4位 |
鋼板的面積m2 |
寬度(m)×長度(m) |
修約到有效數字4位 |
1塊的重量 kg |
單位重量(kg/m2)×面積(m2)
|
修約到有效數字3位 |
1捆的重量 kg |
1塊的重量(kg)×同一尺寸1捆中塊數 |
修約到kg的整數值 |
總重量 kg |
各捆重量相加 |
kg的整數值 |
注:總重量也可以1塊的重量(kg)×總塊數來求得。
|
| 附加說明:
本標準與EN10131-1991和JIS G3141-1996標準的一致性程度為非等效; 本標準替代Q/BQB
401-1999; 本標準對Q/BQB401-1999 進行了技術性修改, 主要修改內容為:
——取消焊縫前后厚度允許偏差的規定; ——取消鋼卷塔形高度的規定;
——厚度允許偏差和不平度按規定最小屈服強度分類; ——增加測量鋼板對角線之差的一半作為脫方度評定依據;
——增加數值修約的規定; 本標準的附錄A為規范性附錄; 本標準由常州精密鋼管博客網制造管理部提出。
本標準由常州精密鋼管博客網制造管理部起草。 本標準起草人 孫忠明。
本標準于1988年首次發布,1994第一次修訂,1999第二次修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