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加熱時的變形
在機械制造中,由于變形對合金的選擇,材料來源,工藝設計和工藝流程的潛在影響,因此了解變形機制至關重要。圍繞變形的討論通常都集中在控制零件的冷卻以及所產生的應力上,這可以理解的,因為通常將其視為大多數熱處理工藝和材料變形的主要原因。但是,許多情況下加熱也可能會導致變形。區分加熱變形和冷卻變形通常非常困難,但對于優化整個熱處理工藝和最小化下游成本至關重要。
控制變形的重要性
變形是機械制造中的重要課題,因為它直接與成本相關。控制變形的大小以及零件間的變化,可以使近凈形零件進入優化的熱處理工藝,從而使精加工余量最小化。最終,將精加工操作的循環時間減至最少,而又不會顯著影響熱處理的周期時間。當然,這種節省成本的假設是工藝和零件的函數,需要針對每種情況進行評估。
了解變形
零件變形的特征可能是由于均勻的顯微組織改變(例如相變)引起的尺寸變化,或是由于熱梯度或重力產生的應力而引起的形狀變化[1]。對零件大小和形狀變化的量化往往是了解其變形的第一步。通常,這是通過以適當的精度水平從統計角度測量可觀數量的零件,處理每個零件,并準確地測量每個零件的后處理并最終比較預處理和后處理的測量值來完成。盡管此方法產生了大量信息,可以轉換為工藝改進策略,但它是迭代的,因此成本很高。使用來自受控實驗室實驗的準確材料行為數據的計算機建模軟件可以顯著減少此迭代過程,從而使初始零件的幾何形狀從一開始就接近最佳。膨脹法是一種實驗方法,用于通過精確測量尺寸隨時間和溫度的變化來量化熱處理過程中幾乎所有區域的材料變化。尺寸變化直接對應于相變行為,從而為定量和定性了解材料的行為提供了一種手段。
圖1:(a)熱軋38MnSiVS5鋼和(b)熱軋4140鋼的長度隨溫度的變化。
兩種鋼都以10°C / s的速度加熱到1,000°C,以1°C / s的速度控制冷卻到500°C,然后冷卻到室溫。圖1顯示了在膨脹儀中經過相同熱處理的兩種鋼的熱膨脹數據。盡管可以從這兩張圖中提取大量的定量數據,但為了簡潔起見,將對它們進行討論和定性比較。圖1a顯示了中碳釩(V)微合金鋼38MnSiVS5,而圖1b顯示了常見的中碳鉻鉬低合金鋼4140。將兩種鋼相對快速地(10°C / s)加熱到高奧氏體化溫度(1,000°C),然后以1°C / s的速度冷卻到500°C,再冷卻至室溫。圖中所示的箭頭指定了在加熱或冷卻期間記錄的數據。通常,材料在加熱過程中顯示出近乎線性的長度增加,而在冷卻過程中顯示出其長度減少。與這種近乎線性行為的顯著偏離表明相變已經開始。隨后,當材料在加熱過程中恢復到近似線性膨脹或在冷卻過程中收縮時,相變接近完成。在圖1a和圖1b中,鋼在加熱過程中表現相似,而在冷卻過程中表現則有差異。在加熱過程中,由于它們具有可比的碳含量和起始顯微結構,它們類似地從鐵素體和滲碳體(Fe3C)的混合物轉變為奧氏體。在冷卻過程中,由于合金含量的不同,兩種鋼的表現也有所不同,從而導致4140鋼更易硬化,因此在較低的溫度下發生相變。38MnSiVS5鋼在相對較高的溫度下逆轉了加熱時的相變,從熱處理開始到結束沒有凈尺寸變化。4140鋼在低得多的溫度下轉變,導致馬氏體由奧氏體形成,而不是由鐵素體和滲碳體的混合物形成。熱處理后的4140鋼其開始和結束顯微組織之間的差異導致尺寸變化,該尺寸變化是通過測厚法樣品的最終長度的增加來測量的。當這種尺寸變化均勻地在零件中發生時,可以很容易地在精加工余量變化中加以說明。然而,由于熱梯度引起的尺寸不均勻變化會導致形狀變化,這更難以解決。
加熱變形的原因
影響加熱過程中變形的兩個主要因素是材料和幾何形狀。可惜,在許多情況下,加熱變形的根本原因是兩個因素的共同作用,這也可能影響冷卻變形,從而進一步增加了復雜性。最終,加熱變形是零件內相變梯度的結果。相變過程中產生的應力可能會超出材料的局部屈服強度,從而導致形狀發生明顯變化。圖2顯示了來自三種材料加熱部分的膨脹儀數據,顯示出明顯不同的加熱行為。38MnSiVS5數據與圖1a相同,顯示為與鎳200和Ti-6Al-4V之間的比較。兩種有色金屬材料,鎳200和Ti-6Al-4V,分別代表加熱過程中控制變形的最佳和最差情況。鎳200合金是單相材料,不顯示任何相變,而Ti-6Al-4V合金在加熱過程中顯示出明顯的尺寸變化。Ti-6Al-4V的變形控制可能非常困難,因為發生相變的溫度范圍很大(是38MnSiVS5的兩倍),而且尺寸變化的幅度是38MnSiVS5的五倍。除了材料選擇以外,可能導致加熱變形的方案的詳細信息包括:鎳200合金是單相材料,不顯示任何相變,而Ti-6Al-4V合金在加熱過程中顯示出明顯的尺寸變化。除了材料選擇以外,還可能導致加熱變形的詳細信息包括:
圖2:加熱38MnSiVS5鋼,市售純鎳(鎳200)以及普通鈦合金(Ti-6Al-4V)時,
來自Motyka和Sieniawski的鈦數據[2]。材料均勻性:硬化速度慢或合金含量高的材料可能會導致化學性質發生重大變化,即使在等溫保持期間也會導致相變梯度。工具鋼就是這種觀察到的一個很好的例子[1,3]。零件分類系統:重力會導致薄壁零件因重量的影響而產生變形,從而導致超過給定溫度下的屈服強度,甚至在某些極端情況下由于蠕變而導致的扭曲。薄截面:熱傳遞與幾何形狀有關。與加熱過程中的其余部分相比,薄截面將更快地膨脹,并且相變更快。兩種情況都將導致應力從而使零件變形。
減輕加熱變形
使加熱過程中變形最小化的一些方法包括:緩慢的加熱速率,預熱和中間等溫控制。這些工藝更改按應執行的順序列出,以最大程度地減少變形。緩慢的加熱速率是可以采取的減少加熱時變形的最重要措施,因為它降低了零件內的熱梯度,從而降低了所有上述情況下的變形風險。在爐子熱處理期間可以實現的一種方法是始終裝入冷爐。預熱通常是次臨界的(在加熱過程中發生相變之前),對于具有顯著合金偏析或橫截面變化的材料,可以將預熱與緩慢的加熱速率結合使用。預熱保持的持續時間通常取決于幾何形狀。使用中間等溫保持的原因與預熱保溫相同,僅在稍微超臨界(加熱過程中發生以上相變)時發生,以使整個橫截面變為單相,然后再繼續加熱至最終等溫保持溫度。
結論
通過控制熱梯度可以使變形最小化。盡管這很容易被視為過于簡單化,而且并非在所有情況下都適用,但它可以洞悉大多數變形機制。熱和化學成分梯度導致相變梯度,該相變梯度會引起材料內的應力,該應力可能超過該溫度下的局部屈服強度,從而導致形狀變化。變形敏感的材料或零件可能需要慢速加熱,預熱和中間控制的組合才能獲得所需的結果。
(本平臺"常州精密鋼管博客網"的部分圖文來自網絡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技術信息。我們尊重原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出處望請諒解,敬請聯系主編微信號:steel_tube,進行刪除或付稿費,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