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們2003年就開始使用PAG淬火冷卻介質用于余熱淬火,比如說在鏈板節上。最近幾年隨著產量的不斷提高,生產中經常出現批量的淬火裂紋,我們檢查了原材料、鍛件的原始狀態等多個方面,沒有找到原因,很多人就懷疑是否是淬火介質壞了。想問一下,當出現這種情況時,怎么判斷淬火介質不能用了,用什么指標去衡量。
另外,當出現淬火裂紋時,我們一般提高淬火冷卻介質的濃度去解決,造成附著在零件表面的淬火冷卻介質比較多,進入到回火爐時可能有煙,怎樣才能減少煙的污染問題?
答:這個問題特別有代表性。推廣水基淬火液時一定要帶著慎重的態度,我們首先要意識到水基淬火液在推廣時有很大的風險,大家不要簡單的拿IVF儀的曲線來看,國外很多嚴肅的文章不把IVF儀曲線當成事,因為它不是我們工件的冷卻速度,它是一個標準探頭的冷卻速度,不是工件表面、也不是工件心部的冷卻速度,這個數值沒有代表意義。反過來我們講為什么水基淬火液有很大的風險,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問題:
第一,淬火介質的冷卻機制主要是蒸汽膜階段、沸騰階段和對流階段,沸騰階段時冷卻速度是最快的,水是100℃上沸騰,油正常情況下是350~400℃沸騰,100~400℃之間水基淬火介質是處于沸騰階段,冷卻速度是很快的。這個區間恰恰是馬氏體轉變的溫度,這時風險是比較大的,大家不要這時拿IVF儀曲線來看,認為水基的冷卻速度比油的還慢,肯定是有問題的。
第二,水基淬火介質中有水,有水就存在生銹的問題,生銹就滋生細菌,相應配套的措施比如一定就需要系統的攪拌等必須聯系起來。
第三,油在使用中的降解主要是氧化產生的老化,這是介質失效的一個主要形式。聚合物在使用過程中除了氧化降解以外,還有機械降解、熱降解。所以,在使用過程中,聚合物存在降解的問題,所以風險越來越大。
我最近去印度跑了很多客戶,他們在水基淬火介質的使用過程中值得我們思考,在調試過程中,考慮到保溫溫度、保溫時間的時候,他們就是把熱電偶焊在工件上面。他們現場沒有一家只是用折光儀來控制濃度,因為折光儀控制濃度有降解的問題,降解以后濃度是一樣的,但是分子鏈變短以后,冷卻速度加快了,開裂變形的傾向加大,所以我建議至少現場把濃度的指標建立起來,粘度控制一個規范,冷卻速度測試條件一定要恒定。
(本平臺"常州精密鋼管博客網"的部分圖文來自網絡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技術信息。我們尊重原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出處望請諒解,敬請聯系主編微信號:steel_tube,進行刪除或付稿費,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