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產品開發注意事項
作為熱處理行業工程技術人員,尤其是在企業工作的熱處理技術人員,慣常的本職工作就是按照客戶要求,制定合理的熱處理工藝,實現技術文件(圖樣)技術要求。但是,產品的生產制造是一個系統工程,尤其是新產品開發,在其從無到有,從圖樣設計到成品應用的過程中,各個環節必須要相互配合,彼此協調,最終實現產品的使用功能,如果各自為營,各管一段,往往難以達到新產品設計目標,得到低端產品。
熱處理技術作為產品的“內科醫生”,應該放大視角,瞻前顧后,所謂“瞻前”,就是關注產品選材,關注產品的生長基因;“顧后”就是對走出熱處理的產品繼續關注,關注其熱后工序,甚至其裝配、服役情況,承載能力及使用壽命問題等。
2.新產品技術要求苛刻
下面通過一件實例,來反映材料及熱處理技術在新產品開發中的作用和影響。
今年技術部門接到客戶某新產品的技術文件,產品如圖1所示。
圖樣技術要求中規定了材料,即AISI 4140(相當于國產42CrMo)以及“具體”的熱處理工藝,即調質+感應淬火:加熱到845℃并保溫1h→油淬后檢測,淬火態硬度58~62HRC→300℃回火時間1h→冷卻至室溫,硬度40~45HRC;一次性感應淬火→180℃回火1h→冷卻至室溫檢測→表面硬度58~62HRC,心部硬度40~45HRC→有效硬化層深度0.4~0.8mm。
看到圖樣及其技術要求后,我們非常為難。在機械行業里,4140鋼是典型的軸件材料,與感應淬火強化工藝也是常用搭配,所以上述技術要求的初衷沒有問題。
但問題在于該技術要求過細,既規定了結果,又規定了過程;某些要求不合理,結果難以實現,例如:40~45HRC的調質硬度,后面的機加工(刀具)怎么承受?0.4~0.8mm的硬化層深度,感應熱處理怎么保證?整個軸件一次性感應淬火,尤其是端部內花鍵,如何實現?對此如此復雜的外形、結構,對應的感應器(圈)制作也有很大難度。
對此,我們經過謹慎考慮、權衡,并與客戶協商,對該原設計做出洗心革面式的修改:材料改為SAE8620H;熱處理改為滲碳淬火。
3.技術要求修改后實施
修正后的產品生產流程為:鍛造→等溫正火→粗車、精車→插內花鍵→銑孔、鉆螺紋孔→滲碳淬火(螺紋防滲)→拋丸→研磨中心孔、校直→檢驗→鏜孔、魔外圓→磁粉探傷→終檢。
制定滲碳淬火工藝(見圖2)及技術要求:表面硬度≥660HV;有效硬化層為0.50~0.90mm(含外圓磨量);心部硬度為35~45HRC;表層組織要求齒角碳化物1~3級,齒面馬氏體要求1~5級,殘留奧氏體1~5級;非馬氏體層≤0.02mm。
在圖3所示檢測位置進行硬度和金相組織的檢測,檢測結果:表面硬度為731HV;有效硬化層深度是0.83mm(513HV),已考慮磨量在內;心部硬度是38HRC、39HRC(花鍵);表層組織是碳化物2級,馬氏體及殘留奧氏體3級;心部組織是低碳馬氏體加少量貝氏體;非馬氏體層為0.012mm。
在外在質量方面,由于在熱處理裝爐方式及工藝參數設置方面的充分考慮,校直方面:首批次30件產品中,最大彎曲變形量為0.18mm;塞規檢驗內花鍵,變形狀態良好。
在齒輪產品三大強化工藝中,滲碳淬火后在具有較高表面硬度、良好的耐磨性和疲勞強度的同時,保持心部低碳鋼淬火后的沖擊韌性,其良好的強韌性搭配,以及在抗彎、抗扭、抗沖擊載荷方面的優越性,都比感應淬火略勝一籌。
目前,首批產品作為樣件,已經在國外完成裝機臺架試驗,即將開始批量生產。
4.結語
上述實例以及多年工作經驗表明,在新產品開發,甚至在既有產品制造過程中,熱處理技術人員可以有更多的作為,有熱處理技術人員參與的產品設計及制造,工藝流程、制造成本更為合理,最終獲得更可靠、更完美的產品。
作者:牛萬斌,吳思良,張世新
單位:浙江雙環傳動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來源:《金屬加工(熱加工)》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