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氏體和回火索氏體本質上都是鐵素體與滲碳體的機械混合物,屬于珠光體類型的組織。雖然同叫索氏體但不管是形成條件組織形態還是機械性能都差別很大,初學者易混淆不清。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學習一下。
索氏體 sorbite:鋼經正火或等溫(650-600)轉變得到的α與滲碳體的混合物。其形態為鐵素體薄層和滲碳層狀交替疊壓的復相物,其片間距較珠光體更小,約為80~150n m,只有在高倍的光學顯微鏡下(放大800~1500倍時)才能分辨出鐵素體和滲碳體的片層形態,此時的碳在鐵素體中已無過飽和度,是一種平衡組織。
回火索氏體 tempered martensite:將淬火鋼經高溫回火所的到的組織,以鐵素體為基體內分布著細小均勻的碳化物顆粒。小球狀碳化物(包括滲碳體)的復相組織。是調質處理希望得到的組織。
回火索氏體的組織特征是由等軸狀鐵素體和細粒狀碳化物構成的復相組織,馬氏體片的痕跡已消失,滲碳體的外形已較清晰,在光學金相顯微鏡下放大500~600倍以上才能分辨出來,其為鐵素體基體內分布著碳化物(包括滲碳體)球粒的復合組織。它也是馬氏體的一種回火組織,是鐵素體與粒狀碳化物的混合物。此時的鐵素體已基本無碳的過飽和度,碳化物也為穩定型碳化物。常溫下也是一種平組織。
回火索氏體中的碳化物分散度很大,呈球狀。故回火索氏體比索氏體具有更好的機械性能。這就是為什么多數結構零件要進行調質處理(淬火+高溫回火)的原因。調質后的工件具有良好的綜合機械性能。
保持馬氏體位相的索氏體:高合金鋼,高溫淬火,馬氏體中合金含量高,提高了馬氏體的回火穩定性,具體表現為馬氏體的分解溫度推向高溫,碳化物不容易轉變也不容易聚集長大,α基體回復與再結晶溫度提高,故經過高溫回火以后,回火索氏體仍能保留清晰的馬氏體位向。如上圖。
普通調質鋼,尤其是碳鋼,經650℃左右高溫回火后,馬氏體位向基本消失。
關于帶馬氏體位相的索氏體與正常索氏體在力學性能上有什么區別呢?硬度是否比正常的索氏體要高呢?小編沒有做過這方面的對比,有研究過的同行歡迎留言討論。。。
關于屈氏體與回火屈氏體,區別只是屈氏體的片層間距較索氏體更小,回火屈氏體的碳化物顆粒也較索氏體更加細小,是淬火鋼回火的中溫產物,還記得前兩天我們學習的鋼的回火轉變嗎?所以機械性能上屈氏體硬度強度高于索氏體,而索氏體的韌性更好。所以就不再單獨章節介紹了。
以下圖片為索氏體的各種形態。請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