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格尼托哥爾斯克鋼鐵聯合企業 (俄語:Магнитогорский металлургический комбинат, Magnitogorskiy Metallurgicheskiy Kombinat), 縮寫為“俄馬鋼”、 MMK,是俄羅斯歷史悠久的鋼廠,可追溯到18世紀。如同中國的鋼廠一樣,一座鋼廠一座城,俄馬鋼雇傭了當地四分之一的就業人口,承擔了當地很多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責任。
1917年十月革命后,開始考慮大規模開發烏拉爾的鐵礦資源。
斯大林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決定在烏拉爾建成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鋼鐵工業綜合體。起初由國內設計,后來由美國的一家咨詢公司Arthur G. McKee & Company規劃與建設監理。
1929年,馬格尼托哥爾斯克鋼鐵聯合企業破土動工。
1932年第一座高爐煉出生鐵。1933年開始產鋼。
截止1941年2月1日,428,000人來到馬格尼托哥爾斯克及其附近地區建設馬鋼及其配套企業與社會基礎設施。
馬鋼對蘇聯贏得蘇德戰爭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雖然馬鋼是生產民用普通鋼,1941年6月22日戰爭爆發后立即開始了裝甲鋼的生產準備。1941年7月23日,三號平爐生產出第一爐裝甲鋼。同時為生產更多裝甲鋼采取應急措施:在初軋機上軋制板材。最終馬鋼提前兩周完成了蘇聯政府的大規模轉產裝甲鋼的任務。到1941年底,馬鋼也開始生產火箭彈、手榴彈等軍火。與此同時,馬鋼仍在繼續擴建,建成了當時蘇聯最大的五號與六號高爐。馬鋼的巨大生產能力使蘇聯經受住了頓巴斯、沃羅涅日、圖拉等鋼鐵基地的淪陷或戰爭破壞。在戰爭中,馬格尼托哥爾斯克起了重要作用,因為戰爭期間俄羅斯的坦克的三分之一的外殼和裝甲都是由馬格尼托哥爾斯克鋼生產的。
戰爭第一年,有20萬少年參加了工廠勞動。每天工作10-11小時,甚至連續10天住在廠里。募集了5700萬盧布捐贈前線。其后又向前線捐款1.85億盧布,組織了17個志愿步兵師或坦克軍參戰。
戰爭爆發后一個月,馬格尼托哥爾斯克開設9家醫院,第一列軍用衛生列車抵達。到1941年12月31日,該地開設73家醫院,接收24500名傷員。至1943年,共接受483列軍用衛生列車,共計220,000名傷病員。馬鋼的工人因為工作超勞、食品不足而十分虛弱,但絕大多數人都為傷病員獻血。
戰后,MMK仍然是國內黑色冶金的旗艦。鋼鐵產量快速增長。幾乎每年都有新機組投入使用。
1964年6月28日,歐洲最大的第九高爐生產了第一臺鑄鐵。1966年7月18日,類似的10號高爐投入運行。
1992年,馬鋼改組為股份公司并私有化。
2007年在倫敦上市,粗鋼產量1200萬噸,70%出口。
根據權威行業出版物Metallosnabzhenie and Sales根據2023年下半年的統計結果,馬格尼托哥爾斯克鋼鐵廠的鍍鋅和彩涂板的產能在俄羅斯排名第一。
MMK集團于2021年生產了1,270萬噸鋼材,銷售了1,170萬噸金屬產品。其中多數是高附加值產品,產品涉及寬厚板、熱軋、冷軋、鍍鋅、彩涂板卷、型鋼、特種型鋼、冷彎型鋼、棒線等多種產品及制品。
下面是俄馬鋼的宣傳視頻:【俄羅斯馬鋼(MMK)】
(本平臺"常州精密鋼管博客網"的部分圖文來自網絡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技術信息。我們尊重原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出處望請諒解,敬請聯系主編微信號:steel_tube,進行刪除或付稿費,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