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從無到有,躋身世界鋼管生產大國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鋼管行業取得了巨大成就,民營鋼管企業異軍突起、鋼管標準體系不斷完善、占領技術裝備制高點……
但同時,我們也必須認識到,我國鋼管在品種研發、品質管控等方面,與鋼管強國尚有差距,目前主要存在兩個短板(智能制造和環境保護)、兩個弱項(鋼管產品和原料質量不穩定)。當前首要任務是“補短板、強弱項”。
中國鋼管行業70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鋼管行業隨著鋼鐵行業的發展迅速成長,取得巨大成就。1994年,無縫鋼管產量達到304萬噸,我國成為世界第一無縫鋼管大國;2001年,焊管產量達到604萬噸,我國成為世界第一焊管大國;2004年,鋼管產量達到2149萬噸,我國成為世界第一鋼管大國。
占領技術裝備制高點。我國鋼管行業的迅速發展,得益于世界先進鋼管技術裝備的大量引進和相關技術裝備國產化的支持。目前,我國無縫鋼管生產線已超過500多條,產能達到4300萬噸以上,其中精密制管機組有直徑為114毫米的CPE機組、直徑為258毫米的PQF-LRC和直徑為180毫米~460毫米的PQF連軋管機組,擁有世界最大的360MN(3.6萬噸)立式擠壓管機組、直徑為460毫米的ASSI三輥軋管機組、直徑為720毫米周期式軋管機組、直徑為1500毫米的頂管機組和4套核電U型管機組,占領世界無縫鋼管技術裝備的制高點。
此外,我國焊管技術裝備完整生產線達2700多條,總產能達6600多萬噸;擁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機組(生產線),包括直徑為1422毫米的直縫埋弧焊管機組、直徑為610毫米的ERW(電阻焊管)機組和直徑為610毫米的SEW(高頻焊熱軋)機組、直徑為90毫米的連續油管機組等,占領世界焊管技術裝備的制高點。
市場經濟助民營鋼管企業異軍突起。民營企業鋼管產量占全國鋼管產量的約90%,為中國成為世界第一鋼管大國做出了重要貢獻。
改革開放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民營鋼管企業在政策的扶持下,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首先在普通鋼管產品領域大面積生長,隨后逐漸向中高端產品領域延伸。70年來,我國鋼管行業形成了這樣的企業結構特征:大型國企率先占據技術制高點,高檔產品占比較大;民企占市場份額的大多數,中低端產品占比較大。
鋼管行業企業管理隊伍和科研團隊茁壯成長。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鋼管行業培養出了一大批人才,如無縫鋼管界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殷國茂、焊管界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鶴林等老一輩科研精英,并從豐富的實踐中總結出一批優秀科技理論成果,如天津鋼管公司編著的《現代熱連軋無縫鋼管生產》、攀成鋼成都無縫鋼管公司總工程師成海濤編著的《無縫鋼管缺陷與預防》等。隨著老一輩知識分子退居二線,新一代中青年科技精英在中國鋼管舞臺閃亮登場,擔負起將中國鋼管推向現代化、智能化新高潮的歷史任務。
形成豐富的品種、規格和完善的市場體系。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內下游行業市場需求旺盛。經過70年的發展,我國鋼管行業已經建設了較豐富的品種、規格和完善的市場體系,能夠獨立供應下游各個行業用鋼管需求,在國內布局了完整的市場體系,在歐美、東南亞、非洲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也進行了市場布局。
引領技術升級,挖掘生產線潛力,不斷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隨著時代的發展,下游行業對鋼管要求不斷提高,如石油天然氣行業要求輸氣管線提高輸氣量,對鋼管提出了大直徑、大壁厚等要求;管線鋼在低溫(-15℃)環境下要求實現屈強比低于0.90;超超臨界電站鍋爐用不銹鋼管耐熱溫度從600℃提升到650℃;等等。面對這樣的要求,鋼管行業一方面通過對現有技術進行改造,如包鋼無縫鋼管公司改造升級直徑為100毫米的無縫鋼管生產線,向中、高端轉型;另一方面新建高水平生產線(符合等量置換原則)或關鍵設備,用于提高工藝和產品水平,如中冶賽迪為林州鳳寶管業設計世界首套直徑為89毫米的三輥連軋無縫鋼管機組等。
圖為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建設場景
開發新產品,趕超世界領先水平。1978年改革開放后,我國鋼管行業通過“彎道超車”拉近了與國外先進鋼管制造水平的距離,并在自主創新的基礎上,開發了一系列新產品。比如,寶鋼開發的第3代核電技術CAP1400核電用690合金U型管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在煤電鍋爐管方面,我國已建成的600℃蒸汽參數超超臨界機組規模約1.224億千瓦(141臺機組),占全球同類機組裝機容量的80%,為世界第1位;湖北新冶鋼公司研制的高溫合金無縫鋼管應用于我國軍工產品如運載火箭及戰略武器等發動機關鍵部件制造,為我國航天、國防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鋼管標準體系不斷完善,逐漸與國際標準接軌。70年來,鋼管行業鋼管標準化體系逐漸完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國際化程度有序推進,并新制定和修訂了一批鍋爐、石油、化工、海洋工程等領域鋼管標準,包括鋼管國家標準、鋼管行業標準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團體標準等。比如,我國石油天然氣工業管線輸送系統用鋼管和套管的國家標準,是參考美國石油協會(API)標準和ISO國際標準編制的;寶鋼股份的“無縫油井管在線控冷技術用于套管生產”提案成功通過了API的納標申請,正式轉入立項程序,實現了中國鋼管制造企業牽頭對API標準進行修改的零突破等。
現階段鋼管行業仍須“補短板、強弱項”
我國目前已經是世界鋼管大國,但并不是鋼管強國,在品種研發、品質管控、品牌影響力及技術引領力等方面與鋼管強國仍然存在差距,需要“補短板、強弱項”,朝著高質量、高效益的方向繼續前進。
2024年7月24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作重要講話,表明要“補短板,強弱項,激活力,抓落實”。這為中國從鋼管大國走向鋼管強國指明了努力方向。
一是兩個“補短板”,包括補節能環保和智能制造“短板”。從節能環保方面來看,現階段,鋼管行業環保新技術的創新和應用頗具難度和風險、改造投資及后期運行費用高昂,急需圍繞煙氣脫硫脫硝、高效除塵系統改造、無組織排放治理、場內運輸、大宗物料產品清潔運輸和環保管理等問題,研究出一種低成本、效果好的新技術。從智能制造方面來看,我國鋼鐵行業是自動化程度比較高的流程性行業,雖然現階段智能制造成果初顯,但仍存在智能制造水平不均衡,缺少標準、軟件和專業人力資源儲備,產品兼容性和集成度較差,創新能力不強、缺乏成熟的行業解決方案等問題。未來,鋼管行業智能制造的發展應以提升企業產品高效研發、穩定產品質量、柔性化生產組織、成本綜合控制等能力為目標。
二是兩個“強弱項”,包括改善產品質量和原料質量的不穩定。在產品質量不穩定方面,我國鋼管存在可以生產高端產品,卻無法保證質量穩定,以致客戶流失的情況,企業應在生產控制能力、穩定性等方面多下功夫。在原料質量不穩定方面,需要認識到,鋼管的質量問題與管材有密切關系,管材不合格多與煉鋼或軋制環節工作不到位有關。我國鋼管行業中能夠自己生產鋼管原材料(無縫鋼管坯/焊管板帶)的鋼管企業很少,大部分無縫鋼管企業通過市場購買管坯,焊管企業通過市場購買板帶。原材料供應渠道復雜,很難保證鋼管原材料質量的穩定。
此外,房地產、汽車等市場需求目前已趨于飽和,鋼管行業要控制新增產能和產量過快增長,優化品種結構,實施品種、市場差異化戰略,開發特色化、差異化、精品化的高質量產品,朝著高質量、高效益方向繼續前進,為實現鋼管強國目標而奮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