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武鋼鐵出手!擬1000億投資世界最大鐵礦(非洲)!
最新消息:中國最大鋼鐵央企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正在籌謀開建位于非洲幾內亞的西芒杜鐵礦(Simandou)。西芒杜鐵礦位于非洲幾內亞東南部山區。據中國駐幾內亞大使館官網消息,西芒杜鐵礦總儲量累計超過100億噸,鐵礦石平均品位65%,被認為是世界上尚未開采的儲量最大、礦石品質最高的鐵礦。
來源:央視財經、財新等
鐵礦石瘋了,一天報出三五個價!
鐵礦石是冶煉鋼鐵的重要原料。我國是鋼鐵生產和消費大國,同時也是鐵礦石的進口大國。
不過,今年4月份以來,鐵礦石港口庫存卻出現了持續下降,目前已經降到了近三年來的最低水平。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對相關的產業又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記者進行了調查。
鐵礦石港口庫存連降十周 創三年新低
在青島的一個鐵礦石碼頭,一艘來自于澳大利亞的17萬噸的貨船正在卸載鐵礦石。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每天港口接卸鐵礦石的量在27萬噸左右,這相比6月初要增加2萬噸左右。
山東港口青島港前港分公司開發部副經理 孫先勝:今年1-5月份,青島口岸的鐵礦石進口量比去年同比增長11.1%。
孫先勝告訴記者,在鐵礦石進口量增加的同時,貨源結構卻發生了變化,由于疫情等因素影響,巴西的鐵礦石進口相對減少,澳大利亞鐵礦石的進口量有所增加。記者了解到,雖然進口量有所增加,但今年鋼廠提貨速度明顯快于往年,目前青島港日均疏港量維持在26.6萬噸的高位,港口庫存水平出現了明顯下降。
山東港口青島港前港分公司開發部副經理 孫先勝:截至目前,青島口岸鐵礦石庫存在1000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200萬噸左右,比今年年初減少300萬噸左右,這是近三年來比較低的庫存水平。
數據顯示,2023年1-5月,我國累計進口鐵礦石4.45億噸,同比增長5.1%。但全國各港口的出貨量增長更快,全國45個港口日均疏港量同比增長達到10%左右。截至6月18日,國內鐵礦石港口庫存下降至1.06億噸左右,連續十周出現下降,相比年初下降15%,這也是自202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業內人士認為,由于受疫情影響,主要的鐵礦石出口國巴西的發運量一直處于較低水平,當前國內港口鐵礦石庫存處于低位。
山東卓創資訊分析師 于明靜:巴西的復產進度以及發運預期,一直沒有達到之前大家預想的水平,所以造成二季度以來港口的到港量保持偏低的狀態,港口庫存也持續下降。
貿易商快進快出 鐵礦石周轉加快
港口鐵礦石的庫存水平下降明顯,這也使得鐵礦石的價格行情一路上行。而一些鐵礦石貿易商為了規避風險,紛紛降低手里的庫存,采取了快進快出的策略。
管洪續是山東省青島市的鐵礦石貿易商,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查看當天的鐵礦石報價,他告訴記者,最近一段時間鐵礦石價格變化很快,特別像鐵礦石主流品種PB粉,有的時候一天就會報出來好幾個價格。
青島信達一諾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 管洪續:現在價格波動特別大,同一種港口、同一種貨,一天出來三到五個價都很正常。
今年四月初,PB粉現貨成交價格在620元/噸左右,隨后持續上漲,到6月中旬成交價為790元/噸左右,貿易商告訴記者,伴隨價格波動,鐵礦石成交頻率明顯加快。
據了解,目前鐵礦石的行情和2024年上半年很相似,但2024年8月份鐵礦石價格在持續上漲后出現了快速下跌,這讓很多貿易商都措手不及,損失慘重。因此,目前許多貿易商變得非常謹慎,大都采取在港口采購現貨,隨進隨出的策略,不再繼續囤貨。
鋼廠開工率上升 鐵礦石需求旺盛
港口庫存降至三年低位,貿易商謹慎囤貨,供應端呈現出偏緊的格局。另一方面,鋼材市場的采購需求走向如何?鐵礦石未來的價格走勢是否還會繼續上行?
在南京鋼鐵集團的廠房里,高爐爆發著持續運轉的轟鳴聲,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鐵礦石價格一直持續上漲,但他們目前還是維持正常的原料采購節奏,車間也一直在滿負荷生產。
南鋼股份副總裁 徐林:疫情高發的春節期間,我們都是保持連續生產。到當前為止,除了正常的產線的檢修以外,我們都是滿負荷生產的。5月份,南鋼股份的月產鋼量首次突破了100萬噸。
徐林介紹,雖然南方地區正值梅雨季節,對建材需求帶來一定影響,但由于基建投資拉動,鋼材市場需求還是很旺盛。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5月我國鋼材產量11453萬噸,同比增長6.2%。從需求側來看,1-5月份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長7.9%,對鋼鐵需求明顯的工程機械產品產銷兩旺,其中挖掘機銷量同比增長68%。但從供應端來看,在暫停生產12天后,6月18日,全球最大的鐵礦石供應商巴西淡水河谷的伊塔比拉礦區恢復生產。
業內人士認為,下半年伴隨著海外礦山出貨量的增加,鐵礦石價格將出現明顯波動。
山東卓創資訊分析師 于明靜:今年鐵礦石價格上漲的最根本的原因,還是需求端的拉動。預計到三四季度,供應端可能會出現比較樂觀的回升,鐵礦石價格可能會出現反復高位震蕩。
聲明:來源:泰科鋼鐵等,鋼管博客網整理。本平臺的信息表述意見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或決策建議,任何個人或機構不應單獨依據本平臺發布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獨立判斷,應自主決策并承擔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