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全球經濟復蘇和我國經濟改善共振下,我國粗鋼產量再創新高,需求出現了“量價”齊升態勢,引發業界對鋼鐵產能面臨新一輪產能過剩的擔憂。2023年12月21日,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發布的《2024年中國和全國鋼鐵需求預測成果研究報告》預測,2023年,我國粗鋼產量為10.50億噸,同比增長5.4%,首次突破10億噸大關,約占全球粗鋼產量的60%左右。自2016年鋼鐵行業進行供給側改革以來已過4年。經過4年的洗禮,徹底清除了“地條鋼”,建筑鋼材產能結構得到優化。供需狀況改善,量價齊升,中國鋼鐵行業逐漸走出了此前的低迷。伴隨著供給側改革進行的是全國各省的鋼鐵產能置換項目。通過產能置換,各省的鋼鐵產能此消彼長。
日前,工信部發布《關于推動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就增強行業創新能力、嚴禁新增鋼鐵產能、優化調整產業布局、加快推進兼并重組、有序引導短流程煉鋼、深入推進綠色低碳、大力發展智能制造、大幅提升質量效益、提高資源保障能力、深化改革開放合作、維護公平市場秩序、提升本質安全水平等主要任務,公開征求社會各界意見。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駱鐵軍近日也指出,鋼鐵業要抑制產能擴張。他表示,鋼鐵行業優化產業布局不能“一窩蜂”,一定要以區域市場需求空間和資源環境容量為雙底線,一定要基于能否充分聯動產業鏈上下游考慮整個產業布局的均衡性。今后一段時間,產能擴張沖動時隱時現、生態環境約束越來越緊、資源對外依存度高、行業產業集中度低仍將是鋼鐵行業面臨的挑戰。
2023年,中國粗鋼產量首次突破了10億噸“天量”大關,這將分別相當于美國和日本粗鋼產量的11倍和10倍!眾所周知,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化水平的最好指標有兩個,一個是發電量,另外一個就是鋼鐵產能,這兩個指標在這方面遠比通常大家更熟悉的GDP要來得好使。畢竟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著不少工業化水平非常一般,但靠著單純賣石油等自然資源就讓國家人均GDP高到天上去的國家。
而在發電量上,中國很早之前就已經是穩居世界第一,排在后面的第二三四名加起來都比不過咱們。而根據前不久公布的我國“十四五”規劃以及2035年遠景目標計劃,不久之后我們還將在我國西南的雅魯藏布江下游建立起一大批水電站,預估發電量將達到三峽大壩的三倍之多,一旦建成,我國在這項指標上的數據就要變得更加亮眼了。至于鋼鐵產能這一塊……可能大多數人對于十億噸這個數字缺乏概念,所以在這里倒不如先和大伙分享一個幾年前的老段子,“關于這個世界上的鋼鐵產能排名,第一是中國,第二是中國河北,第三名是河北唐山,第四名是美國,第五名是河北唐山市的瞞報產量。”著名傳媒人,前央視主持人、記者柴靜在紀錄片《穹頂之下》采訪時曾提到過這個段子,主要目的其實是為了批判我國鋼鐵行業的產能“越去越高”的詭異現象,但其實也從另一個角度讓大眾了解到如今中國在鋼鐵產能上的規模,究竟有多么龐大了。但有時候,段子也可能是事實。2011年,河北省明面上報的鋼鐵產量是1.669億噸,但是后面發現跟實際產值對不上賬,存在瞞報現象。
而具體瞞報了多少呢?這個謎底最后竟然是在宣傳口上不小心漏出了馬腳。2012年8月12日,經濟日報發了一篇頭版文章名為《開啟經濟強省新征程》,在里面提到了這么一句話“比如,河北鋼鐵產量已達2億多噸,占全國四分之一以上。”照此推斷,河北省當年全省的瞞報鋼鐵產量應該在5000噸上下,確實只比當時的美國低了一丟丟。所以如果把那個段子稍做更改,變為“世界鋼產量第一是中國,第二是中國河北,第三名是河北唐山,第四名是美國,第五名是中國河北的瞞報產量”,那這就將不再只是一個段子,而是事實了。前工業時代,鋼鐵產量不僅僅反映了一個國家的整體工業水平,還是國家經濟的最大拉動力。鋼鐵工業發達的國家,也意味著擁有較高的采礦、運輸、冶煉、機械制造、教育和戰爭動員水平,戰爭潛力遠非農業國可比。兩次世界大戰證明,工業國擁有更嚴密、更高效的社會組織能力,擁有一定教育水平、服從性良好的工人群體更能適應現代戰爭。歸根到底,現代戰爭拼的就是工業生產能力和社會組織能力。
1944年,是美國鋼鐵產量的巔峰時期,二戰結束后開始逐年下降,至今也不過8700萬噸。我國自50年代后開始追趕,喊出“15年超英、50年追美”的口號。隨著“大躍進”的失敗,這句口號一度成為國際笑柄,然而在1973年,我國鋼鐵年產量達2522萬噸,追上了英國;1995年,年鋼鐵產量9500萬噸,超過了美國。從1995年起,我國鋼鐵年產量連續21年保持世界第一,而且還把所有國家甩在了身后。2024年,我國粗鋼產量達9.9634億噸,同比增長8.3%,占世界粗鋼產量的53.3%。粗鋼產量的增長源于鋼鐵需求的增長。2023年在國家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等一系列促投資、穩增長政策作用下,“兩新一重”領域建設發力,我國建筑、機械、能源等主要下游行業鋼材消費量保持良好增長態勢,帶動我國鋼材整體消費量較快增長,預計達到9.81億噸,再創歷史新高。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執行會長何文波認為,我國經濟快速復蘇帶動鋼鐵需求顯著增長,促成鋼鐵生產超過了歷史水平,由此帶來幾個明顯變化。一是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世界鋼鐵格局。二是需求驅動鋼鐵產能充分釋放。三是萬元GDP鋼鐵消費強度在反彈。四是各地鋼鐵投資熱情在提高。根據2024年全國各省鋼鐵產量統計,僅有海南、西藏及北京三省沒有鋼鐵產業。其實,北京原來是有鋼鐵產業的,后來因首鋼集團搬遷至河北曹妃甸,使得鋼鐵產業從北京整體遷出。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數據,2024年全國粗鋼產量前三強分別為:河北2.42億噸,江蘇1.2億噸,遼寧0.74億噸;粗鋼產量最低三省分別為:青海178萬噸,寧夏308萬噸,貴州442萬噸。
中國鋼鐵產業在全國各省遍地開花,零散分布,許多地方政府曾將鋼鐵產業作為當地支柱產業,各地鋼企各自為政,相互競爭,它們“寧讓利潤、不讓市場”,相互搏殺,由于鋼鐵行業存在地方本位和地方保護,必然導致兩大結果:一是產業集中度不高,二是鋼鐵產能過剩,尤其是低端鋼產能嚴重過剩。
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鋼鐵處處長徐文立認為,鋼鐵行業作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業,是制造業31個門類中碳排放量最大行業,在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約束下,鋼鐵行業將面臨繞不開的挑戰,必須從現在開始付諸行動。2023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承諾,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同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2024年重點工作之一。“從2024年開始,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節點,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堅決壓縮粗鋼產量,確保粗鋼產量同比下降。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發布新版鋼鐵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完善產能信息預警發布機制。”徐文立表示。根據《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務院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2023年12月31日,工信部印發了《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嚴禁鋼鐵行業新增產能,并做好產能置換工作。為繼續深化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鋼鐵行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工信部對《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進行修訂,形成了《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從2023年12月16日開始,向社會各界公開征求意見。如今,工信部再次要求壓縮粗鋼產量,實際上是鋼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繼續和深化,這樣可以關停更多劣質鋼鐵企業,才能使有限的優質資源充分用到“刀刃”上。“當前,我國鋼鐵正在實施世界鋼鐵發展史上最大規模的產能更新計劃,有3億噸左右的產能將在5年內更新。但是,在產能置換中鉆政策空子、搞數字游戲,借機擴大產能的現象仍然存在。”駱鐵軍強調。駱鐵軍表示,鋼鐵行業要把新發展理念融入到“聚焦全面提升產業基礎和產業鏈水平一個根本任務,堅持綠色發展和智能制造兩大發展主題,著重解決控產能擴張、促產業集中、保資源安全三大行業痛點,持續推進國際化進程”的各項重點工作中,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我國是全球鐵礦石消耗量最大的國家,2016 年我國粗鋼產量8.08 億噸,消耗鐵礦石約12 億噸,其中進口約10 億噸,占消耗總量的85%左右。其中,進口來源主要是澳大利亞和巴西,二者占比分別為67%和19%。
根據大連商品交易所報價,2015年底,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價格最低為每噸282.5元人民幣,2023年12月11日已漲至每噸1050.5元人民幣,鐵礦石價格累計上漲272%。
澳大利亞是中國鐵礦石進口的最大受益者。2024年澳大利亞全年出口鐵礦石530億澳元,其中,1/3是中國買單;與此同時,澳大利亞全年出口煤炭170億澳元,但其中相當部分被中國買走。2023年我們停止了進口澳大利亞煤炭,加拿大希望填補這一空缺,但我們卻無法停止進口澳大利亞鐵礦石,甚至只能被它綁架。
根據國家統計年鑒數據,2024年我國出口鋼材6429萬噸,每噸平均出口價格為5753元人民幣;進口鋼材1230萬噸,每噸平均進口價格為7908元人民幣。我國鋼材出口平均價格只有進口價格的大約7成。盡管如此,我們仍然一邊進口著高昂成本的鐵礦石和煤炭,另一邊卻向國外出口廉價的普通鋼材,同時,作為鋼鐵大國,我們每年還要向外國進口大量高端優質鋼。因為我們的低端鋼產能嚴重過剩,而高端鋼產能卻是短缺的。這樣做的結果一定是,高成本買進、低價格賣出,為人作嫁,而且將高能耗、高污染的名聲和影響留給自己。當美國和日本的粗鋼產量早在四、五十年前就開始步入“零增長”的背景下,中國的鋼鐵產能擴張會有終點嗎?難道我們真要將全世界的鐵礦石都買到中國來煉鐵煉鋼嗎?在1996年我國鋼鐵產量首次突破1億噸成為世界第一鋼鐵大國后,到2023年12月23日中國寶武一家鋼鐵企業粗鋼年產量就已經超過1億噸。因此,再也不能盲目擴張下去了!我們的對策建議很簡單,兩招即可:一是通過吸收并購提高鋼鐵產業集中度。像寶鋼吸收合并武鋼、馬鋼、八一鋼鐵一樣,如果中國鋼鐵跨地區進行產業并購整合,只需要打造出三至五家類似寶鋼集團一樣的鋼鐵“航母”即可;二是限制鋼鐵材料出口,或征收高昂的鋼鐵出口關稅,倒逼鋼企提質增效、去產能,同時防止歐美國家對我國鋼鐵企業加征“反傾銷稅”的不公正懲罰。
這樣,就可以將高能耗、高污染的鋼鐵產能限定在高效適度的范圍,我們沒有必要全部吃掉澳大利亞的高價鐵礦石,也沒必要為外國消費者提供大量廉價鋼材。因此,中國鋼鐵產能擴張該停下腳步了!切不可沒完沒了!
中鋼網綜合中國工業新聞網、董登新專欄、柴狗夫斯基等媒體
(本平臺"常州精密鋼管博客網"的部分圖文來自網絡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技術信息。我們尊重原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出處望請諒解,敬請聯系主編微信號:steel_tube,進行刪除或付稿費,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