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分析顯示:2000年以來,鐵礦石與銅在成本溢價方面的相關度越來越高,且在2021年5月后相關度水平始終高于90%以上水平,說明鐵礦石作為黑色金屬原料的突出代表,其價格決定正在與銅類似地走上金融屬性主要決定價格的定價模式。面對目前鐵礦石超高價格的難題,絕不能僅憑某一方面發力,必須充分利用金融市場工具,發揮大商所在全球鐵礦石期貨市場的絕對影響力,在產業政策、市場供需、金融環境等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問題,尋求破解問題的有效途徑和方法,謀求對鐵礦石定價話語權的爭奪。
銅作為大宗金屬的風向標和基本金屬的代表,全球銅的產量遠高于鉛、鋅、鎳,是有色金屬中產量和消費量僅次于鋁的第二大金屬品種。在2024年1季度澳大利亞MINING.COM公布的全球前十大礦業上市公司中,以銅為主營商品的公司占據了7席。作為人類最早應用于商業和金融的金融品種之一,銅具有超過150年的供需及金融雙重意義的價格機制。
銅的金融屬性極高,與全球主要經濟大國,特別是美國的貨幣財政政策、M2貨幣投放情況呈近似同步的正相關性,經函數計算的相關性達到近85%。因此,可以說銅是與貨幣、財政政策、金融市場、商品供需等方面相關度極高的商品,對于銅的成本溢價水平研究可以一定程度代表對有色金屬行業的研究。
階段一:2006年1月以前的鐵銅溢價水平相關度數值均低于50%。而這一階段對應的是當時的鐵礦石的價格由日本為代表的“六大高爐鋼廠”與當時鐵礦石三大礦商(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通過談判確定鐵礦石價格,史稱“長協價格”。此階段由于日本銀團參股了三大礦商,因此日本在鐵礦石的價格決定上具有相當的話語權。而由于銅在當時充分市場價格決定的情況下,鐵與銅的價格成本溢價相關度勢必有較大出入,鐵礦石價格已不能反應市場的供需變化。這也充分印證了在中國鋼鐵工業迅速崛起的這一階段,當時的全球三大鐵礦商為何全力摒棄長協談判的原因。 階段二: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鐵銅溢價水平相關度迅速升至70%以上水平。在此期間內,在長協價格被市場廢棄并采取短期價格談判的方式決定鐵礦石價格,鐵礦石商品的話語權從需求端(日本六大高爐鋼廠為主)的話語權極大向供需博弈過渡。從鐵銅溢價水平相關度變化上看,鐵銅溢價水平迅速由37.3%提高至77.5%的水平,反應了短期談判價格一定程度上對市場價格的反應程度。鐵礦石溢價水平相關度的提高,反應出全球鐵礦石三大礦商不斷追求高額回報的愿望,也支撐了他們繼續尋找、選擇更能體現市場價格的定價策略以獲得更高的成本溢價,在此情況下,鐵礦石普氏價格指數(PLATTS IRON ORE INDEX)應運而生。 階段三:2008年6月至2021年4月,鐵銅溢價水平相關度上升至90%左右水平。此階段對應鐵礦石市場定價的突出特征是充分體現和滿足了全球鐵礦石生產巨頭全面需求利益的普氏價格問世,并被鐵礦石供方選中成為行業內定價依據。由于中國對鐵礦石的強勁需求和四大礦商的絕對比例的資源壟斷地位,自普氏指數成為鐵礦石定價依據以來,鐵礦石市場體現出了以四大礦山為價格主導的市場供需定價機制。市場定價機制的導入使得鐵礦石的價格更具有市場決定因素,從而推高了鐵銅溢價水平的相關度由77.5%上升至91.1%。 階段四:2021年5月至今,鐵銅溢價水平相關度始終保持90%以上水平。2021年5月,大商所引入境外投資者后,大商所鐵礦石期貨金融屬性在國外資本的推動下迅速增強,此階段的鐵礦石在其鋼鐵原料領域已經具備了與銅在有色金屬領域的完全相同的所有特征。在金融屬性的助力下,鐵銅溢價相關度一度達到98.4%(2023年3月)。
2023年3月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各國政府均采取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應對危機,一時間全球范圍內貨幣被人為增加,截至2024年1季度,僅中美歐三個主要經濟體的M2貨幣投放增加值就超過45萬億人民幣。資本對原料市場的“偏好設置”使得資本大量涌入原料市場并人為推高鐵礦石、銅價創歷史新高的向上運行。
相對于銅市場的整體供需格局以及銅的資源方的國家分布、抗疫能力等特點以及中國鋼鐵工業在抗疫期間的絕對“優秀”表現,優質鐵礦石資源高度集中于澳大利亞的特點被更多的資本所青睞,鐵礦石溢價水平逐漸偏離銅的溢價水平,鐵銅溢價相關度也由2023年3月的98.4%逐月下降至2023年12月的90.2%(相當于2021年4月水平),以后隨著銅價的上升帶動銅成本溢價的提高而逐漸恢復至95.9%水平。
2021年5月后,鐵礦石表現出的與銅高度相關的溢價水平充分表明了鐵礦石作為黑色金屬(鋼鐵工業)的主要原料,其金融屬性不斷被市場所完善,未來金融屬性在鐵礦石價格決定中的比重也將越來越與銅市場及其相似,即由期貨市場決定商品價格。
根據鐵銅溢價水平相關度數據,2021年5月至2024年6月,鐵銅溢價水平相關度均保持在90%以上且此期間內的鐵礦石普氏價格均值為108.2美元/噸,平均成本溢價水平246%,折合鐵礦石平均成本31.3美元/噸;而銅的均值則分別為均價6630美元/噸、平均成本溢價水平31%、折合平均成本5081美元/噸。
另根據國際期貨行業協會(Futures Industry Association(FIA))統計的2023年全球期貨成交量數據顯示,中國的大商所位居全球交易所期貨和期權成交量排名第7位,其鐵礦石期貨交易則以284,630,172手(折合284.63億噸)位居全球金屬期貨交易的第3位(2024年鐵礦石以29,658,011手(折合296.58億噸)位列次席)。2023年,大商所的鐵礦石相關期貨(權)成交量和成交額則高達284.63億噸和21.59萬億元,由此計算的2023年大商所鐵礦石期貨價格平均價格為109.9美元/噸。而2023年全年普氏鐵礦石價格指數的平均值為108.9美元/噸,相差無幾。
通過數據對比發現,自2021年5月后鐵礦石的金融屬性不斷增強,金融屬性在中國鐵礦石的定價機制上已占有絕對的比重。未來中國要沖破鐵礦石定價權旁落的困境,必須著手鐵礦石金融市場的博弈。
2021年5月至2024年6月期間內的普氏鐵礦石價格指數均值為108.2美元/噸。同期普氏鐵礦石價格指數的平均價格為105.2美元/噸、區間內普氏鐵礦石價格指數的標準差41.2美元/噸,即價格在64美元/噸至146美元區間均屬數據的正常分布。
以上數據充分顯示了在大商所2021年5月起允許境外投資者參與鐵礦石期貨交易以來,在優質鐵礦石資源被高度壟斷,中國鐵礦石進口來源國家(地區)高度集中和中國鋼鐵生產高度依賴鐵礦石的“三高”形勢下,鐵礦石價格圍繞108美元/噸的價格中樞線已初見端倪,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2024年上半年,中國進口鐵礦石均價已經高達165.9美元/噸,遠高于鐵礦石的長期價格中樞線運行。如果不加以干預,未來鐵礦石價格很難再次向下回歸至70美元/噸的合理價位,中國鋼鐵工業將長期面臨高額生產成本的壓力。
數據來源:五礦經研院
全球鐵礦石供給市場被高度壟斷,優質鐵礦石資源資本來自澳大利亞和巴西,而鐵礦石作為中國長流程鋼鐵生產工藝中不可或缺的、原料資源,中國市場需求巨大并且長期需求旺盛。目前鐵礦石的溢價水平已經超出了鐵礦石本身的正常溢價水平范圍(2021年5月后的均值246%),其中市場投機炒作因素的參與度占比極高。
極高的鐵礦石成本溢價水平推高了中國鋼鐵行業的生產成本,但由于國家對大宗商品穩供應、穩物價的要求,料鋼材作為關系國民經濟發展穩定的重要大宗物資,其價格難有大幅上漲的可能。因此,在加高的鐵礦石價格水平下,中國鋼鐵行業的合理利潤水平將被大幅壓縮,這將極其不利于中國鋼鐵工業的健康發展。而一旦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鋼鐵行業發展受限,中國整體國民經濟也難言長期的有序健康發展。
從國家安全出發,將鐵礦石的安全供應上升至與糧食、石油同等的國家資源戰略高度加以重視,建立、設計國家層面的、統一的中國鐵礦石(鐵資源)安全供應國家戰略,指派專門組織或部門從國家層面發力實施,對內緊抓鐵元素自給能力,加大海外權益獲取。
目前大商所的鐵礦石期貨價格已經形成對普氏價格的引領,因此應充分利用我國不斷擴大的金融市場對外開放之際,充分發揮大商所鐵礦石期貨的金融屬性,以人民幣定價的、大商所鐵礦石價格為基礎的定價模式,逐步爭奪鐵礦石的定價權。
修訂和修正大商所鐵礦石交易規則,引入有色金屬期貨交易中的成熟交易理念和方法,改目前的1、5、9月合約主力交割為連續月交割,分散多方的價格操縱空間;修改交割品、增加以煉鋼生鐵作為合約交割品,使得中國鋼鐵生產企業可以通過生鐵交割做空礦價,從而對資本市場“多頭”操作進行有效壓制,最終推動鐵礦石價格逐漸回歸合理的價格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