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世界鋼鐵協會估算,2023年全球粗鋼產量大約18.3億噸,與2024年的18.69億噸相比,減少約3900萬噸,下降比例2.09%。
但這個數據是建立在中國粗鋼產量大幅增長的基礎上,除去中國因素外,其他國家鋼鐵業可以用一片哀鳴來形容。中國2023年粗鋼產量,按照國家統計局數據是10.53億噸,2024年則是9.963億噸,增加0.567億噸,增長比例是5.69%。
“大躍進式”造鐵
1950年,志愿軍入朝作戰,當時毛澤東幽默地說:美軍鋼多氣少,我軍氣多鋼少!那一年,美國鋼鐵產量8785萬噸,是中國的142倍。炸彈的外殼是鑄鋼,炮彈的外殼是鍛鋼,炸藥更是巨大的聯合化工設備的產品,每一座大型化工廠用掉的鋼鐵數量都相當于當時中國十幾年鋼產量總和。
1957年,毛澤東說,我國鋼鐵產量15年趕上英國。當年英國年產鋼量約為2000萬噸,中國的年產量為535萬噸。隨后劉少奇向全國宣布,中國要在15年內在鋼鐵和重工業方面趕上英國。同年毛澤東又說,我們要好好干50年,把工業建起來,要有美國那樣多的鋼鐵。這就是中國鋼鐵產業“趕英超美”的最初出處。
1973年美國粗鋼產量創下至今最高歷史記錄1.368億噸,后來便一直維持在7000萬噸至1億噸之間。而日本粗鋼產量則從1973年至今一直維持在9000萬噸至1.2億噸之間。因為美國和日本早在1970年代進入“后工業化”時代,因此,在后來的半個世紀中,日本和美國的鋼鐵產量基本上處于“零增長”狀態。與此相反,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鋼鐵產量一直伴隨著中國經濟高速增長。
1997年11月25日,為紀念1996年中國鋼產量突破一億噸,原中國郵電部發行了《1996年中國鋼產量突破一億噸》紀念郵票,全套2枚。
1978年我國粗鋼產量首次打破3000萬噸,分別是美國和日本同年粗鋼產量的1/4和1/3。30年的經濟高增長,30年的快速工業化,使中國鋼鐵工業呈現出了跨越式的擴張,并同時趕超了世界所有國家。1990年我國粗鋼產量首次突破5000萬噸;1996年我國粗鋼產量首次突破1億噸;2001年我國粗鋼產量首次突破1.5億噸,超越美國和日本,成為世界第一產鋼大國,這與毛澤東預測要到2007年趕超美國鋼鐵產量的目標至少提前了6年時間。
2003年我國粗鋼產量首次突破2億噸;2008年我國粗鋼產量首次突破5億噸;2014年我國粗鋼產量達到8.2億噸,2015年和2016年出現了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粗鋼產量的首次下降,這兩年的粗鋼產量均為8億噸;隨后,我國粗鋼產量再次拉升,連創歷史新高。2023年我國粗鋼產量8.7億噸,再創歷史新高;2021年為9.3億噸,2024年為9.95億噸,直逼10億噸大關,而全球粗鋼產量為18.7億噸,我國占據了一半以上(53.3%)的份額,第二位是印度1.1億噸,第三位是日本0.99億噸,第四位美國是0.88億噸,第五位是俄羅斯0.72億噸。也就是說,美國粗鋼產量仍是70年前的水平。
給鋼鐵過熱“降溫”
中國鋼鐵行業產量過快增長引起了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專家學者的高度重視,在1月26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黃利斌介紹,鋼鐵壓減產量是我國完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的重要舉措,工信部將從四方面促進鋼鐵產量壓減。工信部將研究制定相關工作方案,確保2024年全面實現鋼鐵產量同比下降。
一是嚴禁新增鋼鐵產能。黃利斌表示,對確有必要建設的鋼鐵冶煉項目需要嚴格執行產能置換的政策,對違法違規新增的冶煉產能行為將加大查處力度,強化負面預警。同時不斷地強化環保、能耗、安全、質量等要素約束,規范企業生產行為。
二是完善相關的政策措施。黃利斌透露,工信部和發展改革委等相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新的產能置換辦法和項目備案的指導意見,將進一步指導鞏固鋼鐵去產能的工作成效。
三是推進鋼鐵行業兼并重組,推動提高行業集中度,推動解決行業長期存在的同質化競爭嚴重,資源配置不合理,研發創新協同能力不強等方面的問題,提高行業的創新能力和規模效益。
四是堅決壓縮鋼鐵產量。結合當前行業發展的總體態勢,著眼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階段性目標,逐步建立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總量為依據的存量約束機制,研究制定相關工作方案,確保2024年全面實現鋼鐵產量同比的下降。
此外,黃利斌表示,當前我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達到80%,為加強我國鐵礦資源保障能力,工信部和相關部門正在推進有關工作,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的海外權益鐵礦山。
再度警示產量
與此同時,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李新創撰文指出,2023年是非常態的一年,鋼鐵行業粗鋼和鋼材產量均有較大幅度增長,鋼材消費量已經連續4 年同比增長超過8%。但從中長期來看,鋼材消費高速增長是不可持續的。
李新創強調要客觀看待鋼材消費的快速增長,他表示,要清醒看到2023年鋼材消費增長是“非常規性”的,與2009年投資拉動下的鋼材消費高增長十分相似,要冷靜看待當前鋼材消費高增長可能會給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帶來的影響。
一是可能導致鋼鐵行業投資過熱。2023年,在經濟快速恢復驅動下,鋼鐵行業投資的積極性保持高漲。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1月~11月份,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投資累計增長25.4%,較制造業投資增速高出28.9個百分點,一直處于工業行業領先地位。但需要看到,雖然當前我國鋼鐵需求旺盛,但總體上供應強于需求、生產強于消費的態勢仍在,短期鋼材消費預期的增強或將進一步帶動行業投資沖動,極有可能造成新一階段的投資浪費,重演鋼鐵行業去產能、淘汰落后產能帶來的大量資產損失。“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間去產能近5億噸(含“地條鋼”),初步估算造成直接資產損失約為1.5萬億元,與鋼鐵相關的服務行業等大量間接資產損失難以計數。
二是可能導致新一輪供需失衡。2023年是非常態的一年,鋼鐵行業粗鋼和鋼材產量均有較大幅度增長,鋼材消費量已經連續4年同比增長超過8%。但從中長期來看,鋼材消費高速增長是不可持續的。未來幾年,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換,特別是在“碳達峰”和降碳的要求下,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投資的局面將發生改變,固定資產投資將保持在相對低速,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逐步顯現,第三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不斷提升,鋼材消費強度將進一步下降,鋼鐵生產消費總體處于緩慢下降趨勢,行業將進入減量發展階段。在鋼鐵生產效率不斷提升帶來供給能力提高的情況下,極有可能引發行業新一輪的供需失衡。
三是可能導致實現碳減排目標的難度增大。2023年12月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定為2024年八大重點任務之一。鋼鐵行業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5%左右,是制造業31個門類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業,也是落實碳減排目標任務的重中之重,任務具有緊迫性和艱巨性。從近期生態環境部、工信部等部門發布的政策信息動向看,2030 年“碳達峰”和2060 年“碳中和”目標將對鋼鐵行業產生實實在在的硬約束。以現階段鋼鐵行業節能低碳發展水平,鋼材消費快速增長將導致粗鋼產量增長,勢必帶來行業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總量的持續增加,不利于“碳達峰”目標的實現。
四是可能導致資源保障難度加大。2015年以來,我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連續6年超過80%,進口量連續5年保持在10億噸以上,2023年鐵礦石進口量高達11.7億噸。2023年,在國內鋼材市場旺盛需求的拉動下,12月份鐵礦石價格一度高達171.9 美元/噸,較年初的93.2 美元/噸上漲了84.5%,創近8年來新高,特別是在12月上旬的短短20天時間里上漲了40 美元/噸,占全年漲幅的50%。鐵礦石價格上漲速度之快、幅度之大,已偏離供需基本面,嚴重影響到鋼鐵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再次凸顯了我國鋼鐵原料供應鏈的脆弱和不穩定,威脅行業穩定安全發展。鋼材需求大幅增長拉動粗鋼產量快速增長,可能會導致鐵礦資源保障難度進一步加大。
同時,李新創強調要科學應對鋼材消費的非常規性快速增長,從行業層面他給出了5點建議:
一是控制粗鋼產量過快增長。建議相關部門加強行業層面管理,構建粗鋼生產協調機制,維護行業發展秩序;利用環保、碳排放、降能耗等約束手段,借助信息技術加強預警,防止粗鋼產量過快釋放;發揮政策導向作用,研究限制鋼坯或低端產品出口、鼓勵鋼材進口等政策,緩解國內粗鋼供應壓力,形成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
二是持續推動兼并重組。通過打造不同層級的優勢企業集團,培育具有全球影響力、區域號召力、專業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徹底改變“小、散、亂”的發展格局,并通過發揮龍頭企業帶頭作用,加強行業自律,引領構建分工協作、有序競爭、共同發展的產業格局,提高全行業應對市場危機的能力。
三是引導綠色消費。鼓勵與用鋼行業密切協同,開展綠色節材型產品研發,如具有耐磨、耐酸、耐蝕、耐候等特殊性能的長壽命產品,符合輕量化發展的高強高韌節材型產品等;通過提高消費質量和檔次,實現下游行業減量用鋼;引導加快開展鋼材產品全生命周期評價,從源頭開始進行生態設計,開發全生命周期內節約資源能源,以及對環境無污染或對環境影響小的環保型產品等,節約鋼材使用量。
四是布局低碳發展。盡早制訂鋼鐵行業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和路線,并切實開展“碳達峰”行動。以“降碳”為抓手,優化用能及流程結構,推動鋼鐵行業污染物和碳排放協同減排;構建以提高碳生產率為核心的C+4E 體系,完善數據統計核算體系和低碳標準體系,開展低碳冶金創新技術項目庫建設,使得保障需求和降碳減排協調發展。
五是強化資源保障。建議推進鐵礦石資源戰略保障體系建設,把提高資源保障能力提升到國家發展安全的戰略高度,建立國家層面的對外礦業協調機構,實施政產融研協同,加大現有企業海外權益礦的供應能力,給予資金和政策支持,提升開發水平,多管齊下,標本兼治,突破資源瓶頸,支撐國家鐵礦資源戰略保障。同時,加快廢鋼加工配送體系建設,提高國內外廢鋼資源保障能力,增加廢鋼供應,減少對鐵礦石的需求量。
從企業層面,他給出了4點建議:
一是全面提升競爭力。與國際國內領先企業開展全方位競爭力對標研究,準確定位核心優勢和存在短板;結合世界鋼鐵工業形勢、國家產業政策、地方發展規劃,量身打造符合企業實際的發展戰略,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同時,應增強憂患意識、弘揚企業家精神,勇于變革、勇于創新,主動在變局中“開新局”,持續提升綜合競爭力。
二是理性安排投資和生產。理性看待鋼材市場,理性投資,避免因未來行業利潤下滑,導致經濟負擔過重;協調好生產端與需求端的關系,堅持按訂單組織生產,綜合考慮自身資源掌控、原燃料供應、生產安全等情況,主動調控生產節奏,合理控制鋼材庫存水平,共同促進鋼材市場供需平衡、維護鋼材市場經營穩定,確保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三是提前謀劃布局降碳和碳交易。企業是碳達峰和降碳的主體,建議盡快著手規劃好低碳發展路徑,有序開展全工序能源低碳診斷,切實推進節能降碳工作;成立碳資產管理部門,密切跟蹤國家政策、碳交易市場動態,熟悉配額履約交易規則,為碳交易的到來提前布局,降低未來履約交易成本。此外,還要關注碳債券、碳配額質押融資、碳配額回購融資、碳資產證券化和碳基金等碳金融產品和衍生工具,為企業獲得資金融通,盤活碳資產。
四是創造并引領市場需求。著眼于市場需求變化,加大科技創新,加強工藝技術研發,不斷推動產品質量升級和結構優化;通過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打造上下游高度協同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引領創造新需求,形成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始終保持在市場中的主動地位。
中鋼網結語:當美國和日本的粗鋼產量早在四、五十年前就開始步入“零增長”的背景下,中國的鋼鐵產能擴張會有終點嗎?總之,是時候給過熱的鋼鐵行業潑一盆冷水降降溫,是時候要真正下決心遏制新增產能。但關鍵的問題在于,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除非那個裝睡的人自己醒來。
來源:中鋼網綜合董登新專欄、中國冶金報、工信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