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碳達峰、碳中和任務非常艱巨,要求會更加剛性。”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近日表示,鋼鐵行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重要支撐產業和碳排放重點行業,應強化對碳減排共識,將挑戰轉化為自身高質量發展動力。
李高在3月20日舉辦的2021(第十二屆)中國鋼鐵發展論壇上作出上述表述。他指出,鋼鐵行業要以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導向,統籌謀劃目標任務,科學制定行動方案,推動行業碳排放盡早達峰。
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期釋放的信號同樣很“剛”。記者了解到,工信部今年將制定出臺更加嚴格的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完善產能信息預警發布機制,實施產能產量雙控,組織開展鋼鐵去產能回頭看,逐步研究建立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總量等為依據的產量約束機制。
目前,我國鋼鐵行業在制造業31個門類中碳排放量最大,粗鋼產量占全球粗鋼產量一半以上。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殷瑞鈺看來,我國鋼鐵行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進步,在噸鋼耗能與碳排放量上已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粗鋼產量巨大造成了全行業碳排放總量仍然較大。
而與高位震蕩上行的粗鋼產量相比,鋼鐵行業利潤率提升卻相對乏力。如何進一步脫碳、減量、增效?空間有多大?著力點在哪?這些是鋼鐵行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繞不過的問題。
“不要孤立地看待碳達峰、碳中和。”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指出,碳達峰、碳中和事關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產品結構,牽動著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
李毅中的觀點在鋼鐵行業體現尤為明顯。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以高爐—轉爐為主的流程結構、行業集中度不高、高端綠色產品供給不充分等能源、產業、產品結構性問題都是影響鋼鐵行業碳達峰、碳中和的因素。反過來看,低碳發展也將倒逼鋼鐵行業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
“要冷靜看待當前鋼材消費高增長,國家提出壓縮粗鋼產量,就是要求鋼鐵行業切實轉變發展理念,從高速增長轉移到高質量發展軌道上來。”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駱鐵軍表示,無論是控產能、還是減產量,目標都指向形成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這既有利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也有利于鋼鐵行業轉型升級。
今年2月份,中鋼協發布倡議書,呼吁鋼鐵行業努力在“十四五”期間提前實現碳達峰:一是盡早實現粗鋼產量達峰,二是推動低碳冶金等變革性技術研發,三是有序發展電爐短流程工藝,四是提高高強度鋼材的應用。
鋼鐵企業積極響應,從寶武集團、河鋼集團、鞍鋼集團等多家鋼鐵企業近日發布的2024年經營計劃中可以看到,碳達峰、碳中和已成為企業發展關鍵詞。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總工程師李新創介紹,鋼鐵行業正在加快研究碳達峰及降碳行動方案,包括推動綠色布局、節能及提升能效、優化用能及流程結構、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應用突破性低碳技術、加強制度建設和政策體系支撐等內容。
“鋼鐵行業將是率先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行業,地方落實碳達峰的關鍵環節,搶占技術創新至高點的重要領域。”李新創說。(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