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石家莊水上公園一景 長城網記者 馮碩 攝 7月12日,河北人的朋友圈,又雙叒叕被藍天白云刷屏了。 雨后初霽,湛藍如洗的遼闊天空,一片片潔白的云朵點綴其上,抬眼即可觸及的美景,引得人們紛紛拍照打卡。 如此這般的藍天白云,在省會石家莊市民的眼里,早已從“奢侈品”成為“尋常事”。 今年1月-5月,河北省PM2.5平均濃度為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全省優良天數平均為105天,優良天數比例為69.3%,空氣質量實現了持續改善。 這背后,是河北這個鋼鐵大省以壯士斷腕的魄力,加壓奮進、上下一心打贏的藍天保衛戰。
治理之難 “世界鋼鐵看中國,中國鋼鐵看河北。” 這句話生動地說明了河北作為鋼鐵大省的體量,數據顯示,2002年開始至今,河北省粗鋼產量連續18年位居全國第一。與此同時帶來的,是日益突出的資源與環境制約。不僅如此,河北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火電、焦化等產業也面臨著巨大的環保壓力。 偏重的產業結構、偏煤的能源結構、偏公路的交通運輸結構以及用地結構面源污染,讓大氣污染成為河北發展的一層陰霾。在監管部門確定的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城市中,河北省有8個城市在內。 7月12日,石家莊西三莊附近 長城網記者 馮碩 攝 保衛藍天,河北重任在肩! 如何既要發展,又要環境?如何還老百姓藍天白云、繁星閃爍?如何在新時代加快綠色發展步伐?是河北長久以來苦苦思索的一個重要課題。 堅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實現供需動態平衡。這指出了河北經濟發展的難點所在、希望所在、出路所在。 去產能調結構,對河北來說并不容易。GDP數據縮水、財政收入減少以及衍生的失業等民生問題,每個轉型的城市大多都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河北也不例外。 但落后產能不去,“高投入、低產出,高耗能、低效率”,只會讓河北發展的包袱越來越重,禁錮發展質量與可持續性。 “去產能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更是不可回避的陣痛期,長痛不如短痛!”河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句句鏗鏘,他要求河北上下要強化督導考核和問責問效,以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扎實成效,回報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厚愛和殷切希望。
7月12日,石家莊西環公園一景 長城網記者 馮碩 攝 治本攻堅 共建共享同一片藍天,每一位群眾同是參與者,也是見證者。 黨的十九大以來,河北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強化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進大氣污染治理,打出了一套壓能、減煤、治企、降塵、控車“組合拳”。
河鋼唐鋼新區廠區全景 資料圖 將去產能的“手術刀”果斷揮向高耗能、高污染的傳統產業。“十三五”期間,提前超額完成鋼鐵、煤炭、焦化、水泥、平板玻璃、火電等重點行業去產能任務,退城搬遷和關停重點污染工業企業58家。環京的廊坊、保定鋼鐵產能全部退出,成為“無鋼市”。同時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正在高質量發展的新路上大步前行。 大力推進散煤治理和清潔替代,發展綠色能源,堅持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宜煤則煤,把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和張家口市、辛集市及定州市全部列入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重點實施散煤清潔替代。“十三五”期間,累計完成“雙代”工程改造1125萬戶,基本實現平原地區散煤清零,山區和壩上地區實行潔凈煤兜底全覆蓋。 持續強化機動車污染防治,2023年,京津冀誕生首部區域協同立法,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條例同一文本同步施行。實施國六排放標準,大力推進“公轉鐵”和“海鐵聯運”,開通多式聯運線路30條,地方鐵路貨運比例持續提高。 …… 治本攻堅,重點突破,河北上下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曾經的高頻詞“霧霾”出現得越來越少,藍天白云成為常態。
綠色發展 近年來,河北持續深化“去調轉”,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交出了一份“有質量”的生態答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提升,為“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實現更有質量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以空氣質量明顯改善為剛性要求,河北省堅持一天一天努力,一微克一微克爭取,以尺寸之功積民生之利—— PM2.5平均濃度連續下降,“十三五”時期降幅近40%!2023年全省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平均為5.03,同比下降11.8%;PM2.5平均濃度為4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8%;優良天數達到256天,同比增加30天,優良天數比率69.9%,河北的環境空氣質量達到2013年以來最好水平,全省PM2.5平均濃度和優良天數兩項約束性指標均超額完成“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和“十三五”規劃目標。
7月12日,石家莊西三莊附近 長城網記者 馮碩 攝 夜幕降臨,藍天白云之后迎接我們的,又會是一個繁星閃爍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