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我國提出的“雙碳”目標彰顯了堅定走綠色發展之路的決心,“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也被列為“十四五”開局之年的重點任務之一。
實現“雙碳”目標,在我國并非易事。在肯定一些地方、企業積極行動的同時,也要看到,有一些地方在空喊口號、蹭熱度,還有一些地方有過度行動的傾向,超過了目前的發展階段。這種運動式“減碳”,一哄而上、缺乏統籌,可能會造成減排成本和效益難以達到最優,甚至可能影響到經濟的正常發展。
也有一些地方出現將“碳達峰”曲解為“攀高峰”,認為2030年前還可以繼續大幅提高化石能源使用量。近期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就發現,一些地方存在盲目上馬“兩高”項目的沖動,有“大上、快上、搶上、亂上”的勢頭。如果任由“兩高”項目盲目發展,碳排放增加速率快,碳排放會在一個相當高的水平達峰,造成后期碳中和要承擔更大的壓力和代價。
我國經濟體量大,東中西部經濟發展階段、排放現狀、減排潛力有很大差異。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服務業比重高,高排放的工業產業轉移到其他地區,碳達峰難度相對較小。有些地方承擔的經濟發展任務不同,產業結構偏重,面臨的“減碳”任務更為艱巨。因此,需要全國一盤棋統籌考慮。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項復雜、長期和系統性的工程,需要科學部署目標任務、加強頂層設計。不論是地方、行業還是企業,都要合理設置目標,一切從實際出發,科學把握節奏。要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的關系,處理好減污降碳和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糧食安全、群眾正常生活的關系。
堅持全國一盤棋,統籌有序、科學“減碳”,我們會打贏碳達峰、碳中和的硬仗。
運動式“減碳”是什么?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齊曄表示,面對碳中和,運動式“減碳”有兩種反應:一種是虛喊口號、蜂擁而上,搶風口、蹭熱度、追熱點;另一種是過度行動,超出了目前的發展階段而采取不切實際的行動。當前,“過”和“不及”的表現都存在,因此制定全局的、長遠的行動方案尤為關鍵。
“幾十本碳中和專著出版,內容卻重復且空洞;主管部門方案還沒出臺,企業自身一知半解,就發布了行動方案。”齊曄舉例。
華北電力大學能源互聯網研究中心主任曾鳴表示,運動式“減碳”還存在幾個明顯特征:一是它為了減碳而專門發起運動;二是非有序推進,沒有兼顧到能源發展要協調好的目標。單一的運動式減碳,甚至會出現偏離基本目標的行為。
“比如某些地區,在沒有協調好能源安全性和經濟性的前提下,片面強調零碳方案、打造零碳社區、大搞零碳行動計劃,宣傳所謂的投資潛力,這就不能算作有序推進。”曾鳴說。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告訴第一財經,“先立后破”是指:先把減碳的基礎設施做好,在保證經濟平穩運行的基礎上,才能開始去煤減碳。具體來說,包括新能源系統、電力體制改革、碳排放權交易等多方面工作。
林伯強強調,與歐美發達國家不同的是,中國的經濟發展還需要高質量增長。如果先破后立,那將對經濟造成較大沖擊。先立后破是最為穩妥的做法,現階段保障能源安全、電力充足穩定供應依然重要。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7月24日表示,黨中央國務院已經成立了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正在制定碳達峰、碳中和時間表、路線圖、1+N政策體系,將陸續發布指導意見。這是頂層設計,涉及到碳達峰、碳中和全國和各個地方、各個領域、各個行業的政策措施。其中,“1+N政策”將很快發布,將從十個領域加速轉型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