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非金融對外直接投資1180.2億美元,同比增長14.7%。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全面落實,這一數字還會繼續攀升,中國的企業都伺機在國際市場展示自己的實力。相對于發達國家老牌企業在全世界擁有數百年的經營經驗,中國民營資本缺乏“走出去”的經驗,國際化運行和防范風險能力相對不成熟。
“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文化、法律、宗教、政治制度具有一定差異,中國社科院世界政治經濟研究所3月21日發布的“2016年度中國海外投資國家風險評級”指出,“一帶一路”沿線國大多為中等風險級別,僅新加坡一國為低風險。因此,當前地方政府和行業協會都在探索幫助企業降低風險的更好的“走出去”模式,一些地方提出在國外建立產業園區,這種做法對民企“走出去”提供了便利,但由于多數產業園區的企業之間松散組織特性,難以實現1+1>2的協同效應。筆者提出三種民企“抱團出海”的模式,企業之間緊密配合,形成有機整體,穩健地融入“一帶一路”。
首先,“橫向抱團”的“兄弟連”模式。
就是同行企業“抱團”形成“兄弟連”走入國際市場。“橫向抱團”的兄弟企業相互之間即存在競爭,也存在合作,“兄弟連”如果能夠在東道國有機集聚,就會形成良好的同產業內部分工,形成有序集群。“兄弟連”模式可以在當地形成外部規模經濟,即某一產業大量的企業集中在當地,更好地抵抗風險,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這種外部規模經濟可能產生于兩點:行業地理位置的集中帶來的外部規模經濟效應;行業內每個企業從整個行業在當地規模擴大中獲得更多的知識積累,即經濟學家阿羅所說的“干中學效應”。走出去的民企變“在中國競爭”為“為中國競爭”,兄弟攜手共同發力。“兄弟連”模式發揮規模效應與協同效應,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增強行業競爭力、收獲最大化利潤,讓“走出去”的“中國船”行穩致遠,每個企業都從中受益。
其次,“縱向抱團”的團隊供應鏈模式。
就是產業鏈上下游(供應商—企業—顧客)企業“抱團”,形成供應鏈相互配合的團隊走出去。與單兵作戰“高成本高風險、低效率低收益”相比,可以借鑒日本、韓國等企業走出去的經驗,整合供應鏈上下游發展的團隊供應鏈模式。“縱向抱團”有助于在東道國形成產業集群效應,突破中國民企“小散弱”的瓶頸,強化協同效應提高談判能力。單個企業對外投資,往往只能嵌入國外產業鏈的單個環節,缺乏上下游配套,受限于人,容易出現發展瓶頸或者成本過高,難以獲得更多的附加值。“縱向抱團”的團隊供應鏈模式則可以通過投資規模化,產業鏈上下游拉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各產業鏈競爭力。根據中國民企走出去行業的不同,可以考慮構建資源型集群或者創新型集群模式。
最后,“生態抱團”的聯合艦隊模式。
就是跨越了單一行業,不僅同行業內部,以及上下游之間形成有機結合,而且與其他行業之間形成有機整合,形成生態圈,“生態抱團”融入“一帶一路”,有人也把該模式稱為“金融+產業+服務”模式。這種模式能幫助“走出去”的民企理順三個關系:第一是建立穩定持續的政商關系,第二是實業與金融之間的配合關系,第三是核心產業和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間的配套關系,而這些僅憑單一企業難以實現,只有在形成“生態抱團”的聯合艦隊模式狀況下實現。“生態抱團”有助于彌補民資企業在國際市場遇到的資金困境和管理困境,除了貸款融資,金融和服務機構提供的戰略決策、財務咨詢、市場對接、風險控制等服務成為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燈塔”。美國企業輝瑞、戴爾等進入中國后,美國的相關金融、咨詢、公關、人力等服務機構也都來華為其提供本土化服務保障,這不僅僅是一個產業鏈條,更是一個產業生態在進行團隊合作。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