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產業政策司一級巡視員苗長興:鋼鐵業高質量發展有五大著力點
“當前,我國鋼鐵工業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推動技術和管理創新,有利于助推鋼鐵工業現代化,加快實現我國鋼鐵工業由大到強的歷史性跨越,助力我國進入制造業強國行列。”11月23日,工信部產業政策司一級巡視員苗長興在2019(第八屆)中國鋼鐵技術經濟高端論壇上表示,黨的十九大做出了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推進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不動搖,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上狠下功夫。他認為,鋼鐵行業推進高質量發展,要做好創新發展、融合發展、綠色發展、協同發展、提升管理水平五方面工作。苗長興表示,我國經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有高質量的制造業作為支撐。創新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必須把創新擺在制造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提升供給體系的質量效益。他指出,近幾年,隨著化解過剩產能、打擊“地條鋼”工作的完成,鋼鐵行業供給體系進一步優化,但仍存在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綠色發展水平不高、產品附加值普遍較低等諸多問題。苗長興認為,鋼鐵工業只有依靠技術創新打造發展新引擎、培育發展新動能、開創發展新空間,才能不斷提質增效、轉型升級,邁向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鋼鐵行業創新發展應注重以下4個方面:一是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首先,要健全企業主導產業技術研發的體制機制,促進技術、人才等創新要素向企業流動聚集,并推動企業完善技術研發體系及制度建設。其次,要建立合理的科研投入機制,積極調動各方面的力量,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資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資本為補充的科研投入機制。二是加大共性關鍵技術研發。鋼鐵行業應結合當前國民經濟發展的需求,充分發揮龍頭企業主導作用和高校、科研院所基礎作用,鼓勵企業探索開展跨行業、跨領域、跨區域等多種形式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促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著力攻克一批共性關鍵技術,解決國民經濟發展中的瓶頸問題。三是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鋼鐵行業應建立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著重培養領軍帶頭人才,不斷完善鼓勵創新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四是提高企業運用知識產權的能力。鋼鐵行業應積極開展產業化導向的專利布局,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形成一批專利組合,構建支撐產業發展和提升企業競爭力的知識產權儲備;深入培育企業知識產權運用能力、創新成果產業化能力、向產業鏈高端躍升和應對國際糾紛的能力。“融合發展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的‘兩化融合’、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的‘兩業融合’兩個方面。”苗長興指出,融合發展是改造傳統制造業和培育發展先進制造業的重要手段。相比歐美發達國家,我國制造業總體水平不高,鋼鐵、輕工、機械等傳統制造業存量龐大,轉型升級既有壓力又有潛力。苗長興指出,“兩化融合”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一項長期性、戰略性部署。在新工業革命加速興起的背景下,我們要準確把握新時代兩化深度融合的新要求,大力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促進制造業全面數字化轉型,為中國經濟轉型、提質增效提供強大動力。他同時指出,“兩業融合”是現代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征,是“兩化融合”的必然趨勢,也是全球產業分工體系調整和格局重塑的重要一環,更是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培育現代產業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我國‘兩業融合’步伐不斷加快,但也面臨發展不平衡、協同性不強、深度不夠和政策環境、體制機制存在制約等問題。近期,國務院有關部門剛剛出臺了《關于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梳理提出了10種發展潛力大、前景好的典型業態和模式,這些模式與鋼鐵行業的發展緊密相關。”苗長興表示。“鋼鐵行業推進‘兩業融合’的關鍵在于,鋼鐵企業如何從鋼鐵材料供應商向產品和專業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轉變。”苗長興強調。“兩化融合”加速了工業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催生了網絡化協同制造、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動了制造業開啟智能化進程,是“兩業融合”實施的必要條件。他進一步指出,當前,鋼鐵行業開展的智能制造是融合發展的突出體現。但需要認清的是,目前我國鋼鐵企業智能制造水平發展并不均衡,自主創新能力較弱,數字化、網絡化亟待加強,智能化應用處于初級階段。鋼鐵行業應從以下3個方面著手推動融合發展:一要推動工業互聯網在人、機器、車間、企業等主體以及設計、研發、生產、管理、服務等各環節的網絡互聯,促進工業數據的采集交換、集成處理,為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網絡協同制造、服務型制造、智能化生產等新型生產和服務方式的實現提供有力的基礎支撐。二要進一步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在生產調度、質量控制與分析、設備運維、能源管控、安全環保等環節的應用,實現提質、增效、降本、安全、環保的目標。三要加強工業軟件自主研發能力,推動關鍵環節、關鍵技術的自主可控,加強與工業裝備的結合應用,提高生產工藝控制水平。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所面臨的環境壓力比其他發達國家更為嚴峻復雜,需要解決的環境問題也更為緊迫。2021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達到46.4億噸標準煤,其中工業能源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例超過60%,資源瓶頸問題日益凸顯。我國是世界第一鋼鐵生產大國,節能減排工作壓力巨大。經過努力,我國一些鋼鐵企業能效指標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但是總體上在污染物治理、資源和能源消耗、廢棄物回收利用、節能環保標準體系建設、與城市共融共生等方面仍存在不足。苗長興認為,鋼鐵行業應繼續從以下3個方面推進綠色發展:一是優化產業結構。鋼鐵行業要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動產業布局優化調整,聚焦京津冀、汾渭平原、長三角以及長江經濟帶等重點區域,打造綠色生產體系。優化工藝結構,支持鼓勵發展短流程煉鋼。二是實施綠色制造。鋼鐵行業要進一步加大行業內先進成熟技術的推廣應用力度,實施系統化的綠色改造;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推動綠色供應鏈全面發展;繼續完善鋼鐵工業節能和綠色發展標準,充分發揮標準的引領和支撐作用;推進節能診斷服務行動,推動鋼鐵行業能效水平進一步提升。三是發展循環經濟。鋼鐵行業要進一步加快固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的研發,著力提高產品附加值,推動循環經濟價值鏈的建立;繼續推進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實施專項行動計劃;對廢鋼行業實施規范管理,提升廢鋼資源綜合利用能力。苗長興指出,伴隨著新中國的成長,70年來我國鋼鐵工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建成了世界最全、最完整的產業體系,競爭力不斷提高。但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我國鋼鐵工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與歐美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推進產業鏈現代化是一項任務艱巨的系統工程,需要夯實產業基礎能力,加強產業鏈協同,全面提升產業鏈控制力和主導能力。一是培育一批優質企業。建立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企業,以及在細分領域的單項冠軍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促進產業協同發展。堅持以企業和企業家為主體,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促進政府引導和市場機制相結合。推進產業政策由差異化選擇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轉變,對所有企業一視同仁。二是促進企業兼并重組。按照市場化運作、企業為主體、政府引導的原則,結合化解過剩產能和深化區域布局調整,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突破口,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動行業龍頭企業實施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兼并重組,形成若干家世界級一流超大型鋼鐵企業集團和專業化骨干企業。三是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支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強產業協同和技術合作攻關,促進產業融合,強化戰略對接,增強產業鏈韌性。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發揮大企業引領作用,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信息共享、開放合作、協同發展,同時鼓勵中小企業參與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究開發,持續提升產業鏈協同創新水平。四是加大行業協會和中間機構建設。發揮協會和中間機構的組織優勢和專業優勢,幫助企業對接發展需要的各種資源,提供市場開拓和信息咨詢服務,在企業與政府、企業與公眾、企業與企業之間起到橋梁和潤滑劑的作用,為產業鏈的穩固和提升發揮作用。引導企業加強管理和管理創新,不僅是企業內部挖潛、提升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而且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長期戰略任務。苗長興指出,我國鋼鐵企業在管理創新方面與國外先進企業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主要體現在管理理念滯后、管理模式僵化、改革動力不足、市場化程度低等方面。鋼鐵企業必須盡快創新自身的管理體制,適應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要求,向管理要效益。一是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企業管理和管理創新,不僅關系到企業自身的發展,也關系到國家產業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要充分認識到管理的重要性,把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營造有利于管理和管理創新的機制和文化氛圍,努力提升企業發展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二是積極借鑒優秀管理經驗。學習借鑒其他企業的成功經驗,是企業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徑。企業間要多交流溝通,多向先進企業學習,提高自身的管理創新能力。三是進一步創新管理手段。企業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機遇,結合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積極探索適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企業管理新模式。
(本平臺"常州精密鋼管博客網"的部分圖文來自網絡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技術信息。我們尊重原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出處望請諒解,敬請聯系主編微信號:steel_tube,進行刪除或付稿費,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