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金屬材料的高溫機械性能 高溫下承載材料的機械性能與室溫承載材料有很大區別:比如 6.1.
金屬材料的蠕變形象 6.1.1.
蠕變現象 6.1.2.
蠕變曲線的表示方式 第一階段兩種式子 第二階段 6.1.3. 金屬材料在蠕變中的組織變化 6.1.3.1. 滑移 整個蠕變過程中,有滑移產生 6.1.3.2. 亞晶形成 晶粒變形不均勻破裂,形成亞晶 6.1.3.3. 晶界形變 晶界也參與形變,有時高達40-50% 6.1.4. 金屬材料的蠕變理論 蠕變是在一定的溫度和應力作用下發生的,與原子熱運動有關。原子熱運動作用大致有兩方面: (1) 是在應力作用下原子直接大量地定向擴散 (2) 協助受阻位錯克服障礙重新運動 一方面形變硬化,一方面回復 6.1.5. 金屬材料的蠕變斷裂機理 金屬材料蠕變斷裂分2種:晶間和穿晶 穿晶:有大量塑性變形,韌性,高應力,低溫 晶間:塑性變形小,脆性,低應力,高溫 等強度溫度概念 兩種理論:楔形蠕變裂紋(三晶交界處應力集中,穿晶),空洞形(空洞在三晶交界處匯集,晶間) 6.2.1. 條件蠕變極限 根據不同的需要有2種 (1) 給定溫度下,引起規定變形速度的應力值 (2) 一定工作溫度下,在規定時間內,使試件發生一定量總變形時的應力值 6.2.2. 高溫持久強度 在給定溫度下,經過一定時間而斷裂時所能承受的最大應力。 表示材料在溫度t經過τ而斷裂時所能承受的最大應力 與蠕變區別:蠕變考慮變形為主,高溫持久強度主要考慮材料在長期使用下的破壞抗力。 必須進行長期試驗,應用外推方法,可大大縮短時間。 外推法:(1)總結金屬材料試驗數據,找出經驗關聯式,用以外推 (2)從微觀出發,建立應力,溫度和斷裂時間的關系式。 等溫線法:在同一試驗溫度下,用較高溫度應力進行短期試驗數據。(加大強度) 是高溫條件下工作的重要指標之一。 細小碳化物(Mo2C,VC)在晶內析出,提高晶內強度,削弱晶界強度,形成低塑性的晶間斷裂。 影響因素 (1) 合金元素 加入硼強化晶界,減小有害元素S等 (2) 金相組織 珠光體-F>貝氏體>馬氏體 (3) 熱處理 奧氏體化溫度d,回火溫度a 提高材料高溫強度關鍵 (1) 使在蠕變變形過程中受到阻礙而堆積的位錯不容易重新開始運動 (2) 大力強化晶界,避免晶間開裂 6.5.1. 化學成分 6.5.1.1. C <0.4%高溫強度隨碳增加而增加 不同鋼種有最佳值。 6.5.1.2. 其它合金元素影響 Mo可提高材料高溫強度 V,Nb,Ti可強烈形成碳化物,在鋼中形成彌散分布的沉淀相,有良好強化效果。 P強化晶界 (1) 每種合金元素的作用與其質量分數不成正比,往往有一最佳值。 (2) 每種合金元素的質量分數越高,則單位質量分數所引起的作用越小。因而多元素,少質量分數的鋼種有良好的高溫性能 6.5.2. 冶煉方法 鋼中氣體量,晶界處的偏析,夾渣對鋼高溫性能影響大。 減小有害元素,選擇適當的冶煉方法 6.5.3. 金屬材料的組織結構 6.5.3.1. 碳化物形狀分布 片狀彌散分布熱強性好,球狀聚集不好 6.5.3.2. 晶粒度 常溫下, 細晶粒具有高強度 高溫下細晶則易蠕變, 此時有個最佳值 6.5.4. 熱處理方法 熱處理后,在常溫下使用,不發生組織變化,可行 而在高溫下,不穩定的結構組織將發生變化,使高溫性能變壞。 6.5.5. 溫度波動對鋼材高溫強度的影響 溫度對鋼和的高溫強度影響,主要有2方面 (1) 溫度的波動使實際溫度高于規定溫度 (2) 附加熱應力 6.6.1. 金屬材料的松馳特性 松馳:金屬材料在高溫和應力狀態下,如果維持總變形量不變,隨著時間的延長,應力逐漸降低的現象。
如果總變形量不變,彈性變形轉變為塑性變形 應力松馳分2階段, 第1階段應力隨時間急劇降低,第2階段應力下降緩慢并趨向恒定。恒定值為松馳極限。因為松馳極限小,通常不用它來評定材料的抗松馳能力,而用一定時間內,材料中應力的降低值 來表征材料抗松馳性能。 松馳穩定系數S0,不考慮初應力,更合理。a 6.6.2. 松馳的塑性應變速度 低碳鋼只與應力有關 合金鋼在第1階段與應力和總應變有關,第2階段,只與應力有關。 6.6.3. 再緊固對松馳的影響 在動力裝置上,常采用法蘭螺栓聯接,為了保證聯接的緊密性,使用一定時間后要再次緊固。
單純松馳與再緊固松馳見下圖:
6.6.4. 應力松馳與蠕變的關系 松馳與蠕變有差別也有聯系 差別:蠕變是恒定應力下,塑性變形隨時間的延長而不斷增加的過程;松馳是恒定變形下,應力隨時間的延長不斷降低過程,此時塑性變形的增加是與彈性變形的減小等量同時發生。 聯系:本質相同,松馳也可看作是應力不斷降低時的多級蠕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