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1年四季度開始,中國鋼鐵業就陷入了全行業虧損,12年一季度同樣如此,且鋼鐵上市公司虧損進一步加劇。今年一季度,韶鋼松山預虧3.3億元,華菱鋼鐵預虧6.9億~7.3億,鞍鋼股份預虧18.88億元。當鋼鐵行業虧損嚴重,是否還有信心去投入,越投越“傷心”,有去無回,鋼鐵業你傷不起。
在慘淡的現實面前,鋼鐵產能卻不減反增,各大企業都在拼命投資新增產能。過去幾年,國家相關部門一直在強調鋼鐵產能過剩,為了嚴控產能,將鋼鐵列為幾大產能過剩行業之首,可是幾年過去了,產能調控卻越控越多,產能過剩越來越嚴重。國家發改委的數據顯示,2005年以來開工建設的3.57億噸的產能中,未按規定取得國家核準的占79%。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中國粗鋼產能已達9億噸左右,創歷史最高紀錄,與6億多噸的需求相比過剩三分之一。“發改委已經承認了中國鋼產量達到了9億噸。現在矛盾出現在經濟降速,產能問題成壓在鋼材市場上的一把利劍,鋼價漲上來,產能釋放又給壓下去。”有分析師表示。
這意味著,中國鋼鐵業的投資嚴重失控。即便發改委已經意識到大量的項目未經批準違規建設,卻沒有對這些項目做出相應懲罰,進一步縱容了產能的擴張。產能過剩限制政策形同虛設。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王曉齊表示,以前為了控制產量,協會下指標給鋼企,雖然大家都簽訂了責任書,但大多不遵守。
既然鋼廠不賺錢,緣何還要繼續投資?“現在的產能都是之前作的決定,在作決定時,至少是預期能賺錢。”有分析師昨天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這樣解釋目前的“怪現象”。
鋼廠則有另一種理解。江蘇一家大型鋼鐵企業中層人士接受本報采訪時稱,產能擴張主要有兩類情況,“一類是國有鋼企,國企領導要的是政績,產能擴張有政績,虧或賺與自己無關,領導的錢不少拿;另一類是民營企業,通過各種手段,實際上一直在盈利,他們借了錢再建設,逼得他們不得不生產,另一方面,產能搞大了將來賣出有資本。”
政策也在刺激產能越調控越多。這位鋼廠的人士稱,“按照政策,小的高爐要淘汰,鋼廠又不能不干,只好準備上大高爐,最后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這讓中國鋼鐵走上一條不歸路。”雖然政策要求企業上新的高爐時進行產能等量置換,可現實是,鮮有企業按照等量置換的方式上新高爐,一般都是擴大產能,同時盡可能推遲淘汰原有的小高爐。其次,對于一些鋼鐵企業老板而言,“做了多年的鋼鐵只會干這個行業,在還有利的情況下不想轉型。”
“有很多人對后期還存有幻想。”王曉齊說,全國鋼企550多家,鐵企業有770多家,軋鋼企業有3000~4000家,鋼企困難,鐵礦石漲價是不爭的事實,但是作為成熟的產業鏈,應該把生產的東西順利賣出去,“鋼企這么多,上游的成本沒法傳遞到下游,能不困難嗎?盲目進入的鋼企不要指望在鋼鐵行業賺大錢,該退出就退出吧。”
然而現實是,后進入鋼鐵業的一些民營鋼企盈利能力明顯好于現有的國有鋼企。按照上述江蘇鋼企的人士介紹,“現在的市場是國企賠錢的時候,民企能賺錢,等國企要賺錢的時候,鋼材價格就要回頭,因此未來國有鋼企賺錢機會很少。”
國有鋼鐵企業及其上市公司面臨的困境將是長期的。王曉齊認為,鋼鐵工業依靠數量擴張的發展階段已經結束,面臨的嚴峻形勢是長期的,估計有3~4年。鋼鐵業低迷會持續,鋼鐵行業前景不樂觀,市場都這樣,只能慢慢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