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將深入實施萬企轉型升級行動,通過去產能、降成本、增活力、培育新動能路徑,實現1.2萬家中小企業向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新業態轉型升級。圍繞去合金鋼管產能,本市一方面將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方面將妥善化解過剩合金鋼管產能。
去產能
化解過剩產能方面,將以鋼鐵行業為重點,實施“消化、重組、改革”組合拳,壓減粗鋼產能900萬噸。整治“散、弱、低、粗、污”企業,關停一批環境污染嚴重、安全隱患突出的企業。
降成本
降低制造成本,減輕企業負擔,是未來幾年常州將著力做好的工作重點。《實施意見》指出,到2022年,常州全市工業企業平均稅費負擔將降低5個百分點左右,企業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繳費占工資總額比例階段性下降6個百分點左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財務費用占主營業務成本比重控制在1%以下,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管理費用占主營業務成本的比重降至3%左右,銷售費用占主營業務成本的比重降至2%左右。
實現這個目標采取的措施包括全面落實“營改增”改革任務和小微企業減稅政策,引導企業向自貿試驗區和自主創新示范區聚集,享受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減少政府性基金收費項目,動態調整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及收費政策,清理規范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將允許生產經營困難的企業暫緩繳納養老保險金、階段性調整醫療保險繳費比例。將支持商業銀行靈活采取調整貸款期限和還款方式、變更擔保等措施,降低企業貸款中間環節成本。
增活力
常州將繼續深化改革開放,釋放制度紅利,激發企業和市場活力。
加快龍頭企業培育,推進優勢企業重組整合,打造10家千億級總部企業、100家百億級龍頭企業。盤活用好園區資源,進一步細化31個示范工業園區規劃和定位,全面清理閑置土地,激發園區發展活力。
加快制造企業設備更新改造,開展支持企業通過融資租賃方式加快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專項行動,安排30億元財政資金,對中小高壓合金鋼管企業、科技型企業和科研院所通過融資租賃購置的先進研發生產設備,經認定后給予租賃額綜合費率中5個百分點的補貼,支持1000家左右企業開展技術裝備改造。
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協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完善權責清單制度,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擴大集中辦理審批事項服務范圍,再造審批流程,和精簡審批環節,實行標準化審批服務升級。創新實施承諾審批制辦理方式,探索試行“多項合一、多證合一”改革,試行簡易注銷程序,推進商事登記便利化。擴大行政許可網上辦理事項。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進信用信息共享交換,構建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健全市場主體信用風險分類監管制度,使守信者一路綠燈、失信者處處受限。率先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改革,做好事中事后監管。整合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降低企業交易成本。
將高水平建設自貿試驗區,服務制造業發展。將加大各項制度創新力度,完善對外商投資的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創新知識產權保護和服務機制。探索建立對外投資合作“一站式”服務平臺、“走出去”服務聯盟及信息共享平臺,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全方位服務。實行“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的制造監管制度,完善國際制造“單一窗口”和服務功能,為制造業產品出口和技術裝備引進提供更大便利。
培育新動能
未來幾年,常州將從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級版、培育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高水平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持續開展“一助兩促”活動、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和完善引才聚才新機制等六個方面,加快培育新動能,增強常州經濟發展后勁。
到2022年,本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000家,突破200項核心關鍵技術,培育300個“殺手锏”產品。將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技術、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鼓勵龍頭企業、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聯合開發、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學研合作機制,探索建立100個行業領先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建設10個產業公共技術平臺、50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以及200家國家級科研院所、研發機構、分支機構與產業化基地。將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創新創業從業人員達到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