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齒輪激光熱處理的研究,同時研制了多種激光熱處理裝備,現已成為一項實用并極有發展前景的高新技術。
作為一種新型的表面強化技術,齒輪激光熱處理克服了傳統熱處理的缺點,獲得了理想的硬度和硬化層分布,耐磨性大幅度提高,使用壽命延長,淬火畸變微小,齒輪精度等級不受影響,齒面不需要研磨,可以代替滲碳、滲氮等表面化學熱處理和感應熱處理等傳統工藝,生產成本低,生產效率高,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船舶、風能發電、冶金、礦山及工程車輛等多種行業各類齒輪的表面硬化處理,尤其適合大型和特種齒輪的熱處理,最大直徑達3m以上。
1.激光淬火技術
激光淬火是以高能量密度(103~108W/cm2)的激光束快速照射零件表面,使其硬化層部位瞬間吸收光能立即轉化為熱能,使激光作用區溫度急劇上升達到材料的相變點以上,形成奧氏體,此時零件基體呈冷態,與加熱區之間有極高的溫度梯度,一旦停止激光照射,其加熱區因急冷而發生直冷淬火,使金屬表面的奧氏體轉變成馬氏體。而這種馬氏體組織十分細小,具有比常規淬火更高的組織缺陷密度。由于冷速極快(104~109℃/s),碳原子來不及擴散,因此馬氏體含碳量較高,殘留奧氏體也獲得較高的位錯密度,使材料具有畸變強化效果,從而顯著提高了零件表面的耐磨性。
同時,硬化層內殘留有相當大的壓應力,又顯著增加了零件表面的疲勞強度。利用這些特點對齒輪表面實施激光淬火,可以顯著提高材料的耐磨性能和抗疲勞性能。圖1為齒輪的激光熱處理。
(a)齒輪激光熱處理形貌
(b)齒輪的激光熱處理過程
圖1 齒輪的激光熱處理
齒輪激光淬火與傳統熱處理的對比如表1所示。
表1 齒輪激光淬火與傳統熱處理的對比
工藝方法 | 滲碳、滲氮等 | 感應淬火 | 激光淬火 |
處理材料 | 碳鋼、低合金鋼 | 中碳鋼、中碳合金鋼 | 各種鋼材、鑄鋼等 |
淬硬層組織及硬度 | 馬氏體+碳化物+殘留奧氏體 硬度56~62HRC | 馬氏體 硬度45~60HRC | 隱針馬氏體 硬度提高15%~20% |
心部組織及硬度 | 回火馬氏體 硬度35~45HRC | 正火或調質 硬度<30HRC | 正火或調質 硬度<30HRC |
齒面硬化層形狀 | 沿齒廓分布均勻 | 分布不均勻 | 沿齒廓分布均勻 |
硬化層的可控性 | 易控制 | 不易控制 | 可精確控制 |
淬硬層殘留應力 | 壓應力,分布均勻,小 | 隨硬化形狀分布不均,較大 | 壓應力,分布均勻,大 |
熱處理畸變 | 較大 | 較小 | 極小 |
工藝周期及成本 | 周期長,成本高 | 周期短,成本低 | 周期短,成本低 |
2.激光淬火工藝
(1)激光淬火工藝參數
激光淬火的硬化指標主要是硬化層深度、寬度和硬度。影響上述指標的基本工藝參數是:作用在工件表面上光斑尺寸d(mm),激光器輸出功率N(W),掃描速度V(即工件移動速度,mm/min),其次還有材料對光的吸收率。此外,也有直接將功率密度P(W/cm2)作為控制工藝的參數。
激光硬化層深度(δ)∝激光功率P/掃描速度V,光斑尺寸d。因此,在制定激光淬火工藝參數時,首先應確定激光功率、光斑尺寸和掃描速度。
應用2kW連續CO2氣體激光器對40鋼進行激光淬火,得到的硬化層深度與功率、光斑尺寸、掃描速度呈比例關系,其關系如下:
δ=-0.1097+3.02P/(dV)
式中 δ——硬化層深度(mm);
P——加熱功率密度(W/cm2);
d——光斑直徑(mm);
V——掃描速度(mm/min)。
(2)齒輪激光淬火的掃描方式
主要有兩種:一是周向連續掃描,即齒輪連續轉動,激光束軸向移動,在齒面上形成螺旋形間隔硬化帶,適合于中、小模數(5mm以下)齒輪;二是軸向分齒掃描,即激光沿齒輪做軸向往復運動,齒輪輪齒同一側的掃描工作完成后,激光束移到另一選定位置,重復上述運動。適合于中、大模數齒輪。
(3)幾種材料激光淬火工藝參數及效果如表2所示。
表2 幾種材料激光淬火工藝參數及效果
牌號 | 功率密度/(kW/cm2) | 激光功率/W | 掃描速度/(mm/s) | 硬化層深度/mm | 硬度HV |
20 | 4.4 | 700 | 19 | 0.3 | 476.8 |
45 | 2 | 1000 | 14.7 | 0.45 | 770.8 |
40Cr | 3.2 | 1000 | 18 | 0.28~0.6 | 770~776 |
40CrNiMoA | 2 | 1000 | 14.7 | 0.29 | 617.5 |
20CrMnTi | 4.5 | 1000 | 25 | 0.32~0.39 | 462~535 |
3.齒輪激光熱處理成套設備
(1)產品名稱與型號
如武漢金石凱激光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GS-RC型系列齒輪激光熱處理成套設備。
(2)齒輪激光熱處理成套設備組成
主要由激光器、水冷機組和加工機床及光路系統組成。
作者:金榮植
來源:《金屬加工(熱加工)》雜志
(本平臺"常州精密鋼管博客網"的部分圖文來自網絡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技術信息。我們尊重原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出處望請諒解,敬請聯系主編微信號:steel_tube,進行刪除或付稿費,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