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軸是內燃機中最重要的零件之一,它與氣缸、活塞、連桿等組成發動機的動力源裝置,并由曲軸向外輸出功率。曲軸工作時承受反復彎曲和扭轉負荷,而主軸頸和連桿頸在高速旋轉下還要承受強烈的摩擦。因此,曲軸的損壞形式主要是疲勞引起的斷裂和軸頸的磨損。采用離子氮化強化處理就是為提高曲軸的疲勞強度和耐磨性。我公司生產的4105型帶芯孔球墨鑄鐵曲軸(見圖1),通過離子氮化處理,取得一定的效果。
一、離子氮化工藝簡介
所謂離子氮化,就是在小于2000Pa的低真空含氮氣氛中,利用工件(陰極)與陽極之間產生的輝光放電電離氣體,正離子轟擊工件表面使之加熱并通過一系列的物理、化學過程形成氮化層的化學熱處理工藝。它也是表面強化工藝,不僅提高工件表面耐磨性、耐腐蝕性,也提高工件疲勞強度。
鋼鐵工件基體,一般是游離的α鐵素體、珠光體,即α鐵素體和碳三鐵的機械混合物等多項組織。α鐵素體是溶入碳和其他元素的晶體點陣為體心立方的鐵的固溶體。氮元素滲人α鐵素體中,會引起晶格畸變,一方面是固溶強化作用;另一方面,會造成體積漲。那么,就要求離子氮化前的基體組織游離的α鐵素體不大于5%,以便控制變形量在要求的范圍內。
氮化設備采用PN-Ⅱ脈沖電源等離子體氮化爐,無需對芯孔、配重孔、斜油孔等進行堵塞防護,但氮化前狀態很重要,要求其潔凈、干燥、無銹、無殘留鐵屑。
圖1 4105型帶芯孔曲軸
二、離子氮化工藝過程
4105型曲軸,材質為QT800-4;氮化技術要求:化合層≥0.01mm,氮化層≥0.10mm,跳動≤0.06mm,軸頸漲0~0.003mm。工藝流程:清洗→裝爐→抽真空→升溫→保溫氮化→冷卻→出爐。
1.設備要求
(1)30min內,爐體抽空氣達極限真空度≤6.7 Pa;爐體滲漏程度指標壓升率≤0.13Pa/min。
(2)應設置調節抽氣速率的真空泵,保證氮化過程所需的介質壓力符合要求,而且不致引起拉弧、過流。
(3)冷卻水系統應設置保護,確保其管路完好無泄露、水質潔凈、出水溫度不超過50℃。
(4)及時清理爐壁、陽極底盤上的沉積濺射物,確保氮化工藝過程所需的氣氛要求。
2.清洗
清洗待滲工件油泥、污物,清理殘留的鐵屑及銹斑,確保干燥、潔凈。清洗在離子氮化過程中非常關鍵的環節,曲軸斜油孔、芯孔附著的鐵屑、油污、銹斑等,在升溫過程中,會引起持續不斷的拉弧,一直把污物等清理掉才會停止。集中連續拉弧容易造成局部燒傷。
圖2 4105型帶芯孔曲軸離子氮化工藝
3.裝爐方式
(1)品種
同爐處理的待滲件,可為同種、表面積及重量比接近的產品。如能保證質量,可混裝。
(2)放置
把圖1所示的有芯孔、配重孔的4105型曲軸放外圈。因起輝面積大,相對溫度高,靠近爐壁,散熱快;無內孔四缸曲軸(如朝柴4102),沒輝光集中造成的偏高溫度,放中圈和里圈。中圈、里圈散熱條件差,如圖3所示。
(3)數量
同一層次,裝35條,擺放三圈。可根據類型、表面積不同,在確保氮化質量、擺放次序及間隙合理的前提下,進行調整;充分利用爐體的空間,四缸曲軸擺放雙層,不僅提升產能,也能聚集熱量,效果較單層會好些。
(4)間隙
同一圓周上,應均勻擺放。中圈、里圈因散熱條件差,應稀疏些,軸間距≥15mm;外圈散熱條件好,應致密些,軸間距≥10mm。確保形成輝光所需的間距及爐內溫度均勻性的要求。
(5)加輔助陰極
上層曲軸小頭部位加陰極罩,以防熱量散失,且在小頭一主最薄弱軸頸形成輝光層,進而產生氮化層。
圖3 兩種曲軸雙層擺放
4.操作要求
(1)抽真空
用2X-70A旋片式真空泵抽出爐內空氣,30min內抽真空到小于50Pa,才可點燃輝光升溫。
(2)點輝光
逐漸調電壓至550V左右,將電源的脈寬調為15μs,電源的接通率為10%~15%,進行可控弧光放電清理。電壓漸增至850V,爐內輝光稀少時,清理結束,溫度達到100℃左右,爐內壓力為50~130Pa。
(3)升溫
①曲軸本身結構復雜,且球墨鑄鐵導熱性差,在升溫過程中易變形。應采用緩慢升溫、階段保溫的措施,可把變形量降至最低,以滿足要求。
②隨著點弧清理結束,脈沖電源的脈寬調至80μs左右,電源接通率70%左右,逐漸增大電壓、電流加熱曲軸,但不能引起持續拉弧。
③當爐溫到200℃即可通氨氣0.3L/min,到300℃通氨氣0.5~0.8L/min,升溫速度控制在小于1℃/min。
④400℃以上時,芯孔、配重孔的曲軸易畸變,控制電壓、電流、通氨量;保溫穩定1h后,再控制升溫速度,緩慢升溫到規定保溫溫度。整個過程應逐步交替升高氣壓、電壓使電流的增大不至于產生弧光放電。
(4)保溫
當爐溫到530℃時,進入恒溫保溫氮化階段,通氨氣1.0~1.6L/min、二氧化碳0.3L/min,調整通氨量、真空泵抽氣速度,使介質壓力達500~600 Pa,保溫4h。
(5)冷卻
停機、停泵,及時開啟循環冷卻水系統,出水溫度不應該超過50℃,冷卻過程約6h。到200℃以下時,充入空氣后開爐。
三、氮化結果檢驗分析
(1)曲軸本體
外觀呈銀灰色或暗灰色。拋光后,檢測跳動量0.05~0.15mm,經圓角滾壓校直,就可滿足要求。軸頸腫脹量在0~0.002mm,符合圖樣要求。
(2)試塊
對隨爐4試塊進行檢驗,表面硬度達到700HV0.1;化合層0.01~0.012mm,擴散層0.10~0.13mm,見圖4,滿足技術要求。氮化層的化合層是鐵及合金元素的氮化物,組織致密、硬度高且性能穩定,又有擴散層作基礎,不致表面的化合層剝落,從而提高了曲軸的耐蝕性和耐磨性。
圖4 5%亞硒酸腐蝕 100×
(3)疲勞試驗
用PDC-1疲勞試驗機檢測其樣品的中值疲勞極限是1850N·m,比不氮化曲軸中值疲勞極限1600 N·m提高15%以上。這是因為氮化層具有殘余壓應力,且氮原子的滲入,打破鐵原子的平衡狀態,起到固溶強化的作用,防止疲勞裂紋源的產生和裂紋的擴展,從而提高其疲勞強度。
四、工藝過程的特點
(1)該類型離子氮化設備采用輻射加熱的方式,爐體內加熱區存在溫度不均勻性,那么整爐工件氮化效果也不均勻。采用如圖3裝爐方式和圖2工藝操作要求就能改善這一狀況,且取得一定的效果。
(2)二氧化碳在氮化過程中起催化作用,活化表面,促進對氮元素的吸收、促進化合層的形成,提高離子氮化效率,工藝過程約20h,相對原先的約30h的工藝過程,效率提高50%。
(3)致密的化合層0.01~0.012mm,一定深度的擴散層0.10~0.13mm,對球鐵曲軸是較理想的氮化效果,在提高疲勞強度、耐磨性、耐腐蝕性的同時,不致引起尺寸變形超差。
(4)離子氮化后軸頸腫脹變形是正常的,它與氮化層的深度、氮化物的濃度都有關系,一般軸頸漲的幅度與氮化層總深度的比例為2%~3%,在氮化前的最后一道工序預留加工量,經氮化就可達到圖樣的要求。這一措施也行之有效。
(5)PN-Ⅱ脈沖電源等離子體氮化爐,一電氣柜控制兩設備,當一設備保溫結束,立刻啟動另一設備。節省了空間,相對來說,也提高了效率。設備價格低廉,
(6)離子氮化工件表面質量好、易拋光、產能高、溫度低、變形量比氣體氮化小、工藝過程易操作、基本上無污染,但爐溫均勻性差、工藝成本仍然較高、工藝時間較長、待處理件清潔要求高,這不容忽視,也是生產中技術人員急需解決的問題。
五、結語
離子氮化是四缸球鐵曲軸表面強化的首選工藝,表面形成0.010~0.012mm的化合層、0.10~0.15mm的氮化層,是比較好的效果,在提升耐磨性及疲勞強度的同時,變形量不超差。雖然離子氮化設備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通過科學的裝爐方式和優化工藝操作,就能實現產品的特性要求。目前,離子氮化的優勢特點及合理的組織結構,被許多鋼鐵制造業廠家所看好,是值得機械行業研究、推廣、應用的一種表面強化工藝。
來源:熱處理生態圈
作者:李永真
單位:濱州海得曲軸有限責任公司
來源:《金屬加工(熱加工)》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