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滲碳淬火模式下的18CrNiMo7-6鋼晶粒度研究
對齒輪滲碳鋼而言,晶粒度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指標,細化晶粒有助于提高疲勞強度和基體力學性能。根據(jù)ISO 6336-5等國際主流標準,滲碳淬火晶粒度應不小于5級,否則視同為不可接受的粗晶。圍繞著齒輪鍛件的晶粒度改善,國內(nèi)外材料和熱處理研究人員長期開展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方式包括Al、N和Nb微合金化,以及鍛后熱處理工藝優(yōu)化等。18CrNiMo7-6鋼具有淬透性高、綜合力學性能好等優(yōu)勢,在硬齒面齒輪領域得到了廣泛使用。以降本增效為目的,提高滲碳溫度(高于930℃)、以及采用滲碳直接淬火代替再加熱淬火工藝模式,成為越來越常見的工藝手段,但對滲碳(特別是深層滲碳)淬火后實際晶粒度的系統(tǒng)性研究,國內(nèi)外文獻報道并不多見。本文結合多年的爐前工藝實踐,將分別對18CrNiMo7-6鋼在滲碳直接淬火和再加熱淬火兩種工藝模式下的晶粒度進行研究,以尋找實際生產(chǎn)過程中保持細晶的邊界工藝條件。本文以18CrNiMo7-6鋼齒輪本體試樣為研究對象,其化學成分見表1(其特征尺寸:直徑為模數(shù)的6倍,長度為直徑的2倍)。
表1 18CrNiMo7-6鋼化學成分(質量分數(shù)) (%)
18CrNiMo7-6鋼齒輪本體試樣晶粒度試驗流程如下:冶煉→鍛造→鍛后熱處理→本體取樣→鍛件晶粒度測試→隨爐滲碳淬火→低溫回火→實際晶粒度測試。本體試樣晶粒度測試參考ISO 643:2012和GB/T 6394—2017標準,說明如下:1)齒輪鍛件簡要熱處理過程:950℃正火+660℃去氫高溫回火。2)鍛件晶粒度試樣簡要熱處理過程:950℃(8h)淬火+低溫回火。4)測試方法:鍛件試樣及滲碳淬火試樣均采用苦味酸液侵蝕,選擇最差視場評定晶粒度級別。為研究18CrNiMo7-6鋼滲碳直接淬火和再加熱淬火兩種模式下的晶粒粗化趨勢,本文設計了12組工藝方案。其中滲碳直接淬火模式包括了5組不同滲碳溫度-時間組合,滲碳再加熱淬火包括7組不同滲碳溫度-時間組合。滲碳后不出爐,直接降到奧氏體化溫度淬火,其工藝過程包括滲碳、淬火和低溫回火三個過程。5組試驗詳細工藝參數(shù)見表2,組間的滲碳溫度和時間參數(shù)組合不同,淬火和低溫回火溫度工藝參數(shù)一致,保溫時間取決于實物尺寸。
表2 5組18CrNiMo7-6鋼滲碳直接淬火工藝方案
該模式與滲碳直接淬火過程的差異在于:滲碳后出爐、高溫回火、重新加熱到奧氏體化溫度淬火。7組試驗設計原則與滲碳直接淬火一致,詳細工藝參數(shù)見表3。
表3 7組18CrNiMo7-6鋼滲碳再加熱淬火工藝方案
5組18CrNiMo7-6鋼滲碳直接淬火工藝結果見表4,從中可以看出,工藝方案C1-5(940℃保溫70h),晶粒粗化嚴重,達到了2.5級,不可接受,粗晶形貌如圖1所示。有效硬化層深、晶粒度隨工藝方案變化關系如圖2所示。
表4 5組滲碳直接淬火工藝結果
圖1 滲碳直接淬火粗晶(940℃保溫70h,2.5級)
圖2 滲碳直接淬火層深/晶粒度-溫度/時間曲線
7組18CrNiMo7-6鋼滲碳再加熱淬火工藝結果見表5,從中可以看出,工藝方案C2-7(940℃保溫150h),晶粒粗化程度達到了4.5級,處于可接受的邊緣,晶粒形貌如圖3所示。有效硬化層深、晶粒度隨滲碳溫度/時間變化關系如圖4所示。
表5 7組滲碳再加熱淬火工藝結果
圖3 滲碳再熱淬火晶粒(940℃保溫150h,4.5級)
圖4 滲碳再熱淬火層深/晶粒度-溫度/時間曲線
1)在滲碳直接淬火模式下,930℃保溫不超過25h、940℃保溫不超過45h,晶粒度均不低于5級,940℃保溫達到70h后,晶粒粗化嚴重,達到了2.5級。2)在滲碳再加熱淬火模式下,920℃保溫不超過200h、930℃保溫不超過200h、935℃保溫不超過140h、940℃保溫不超過60h,晶粒度均不低于5級,940℃保溫達到150h后,晶粒度粗化至4.5級。1)930℃滲碳,直接淬火C1-2(保溫15h)晶粒度為6.5級,略低于保溫時間稍長的再加熱淬火C2-2(保溫20h)的晶粒度7級。2)940℃滲碳,再加熱淬火C2-7(保溫150h),時間是直接淬火C1-5(保溫70h)的2倍多,而C2-7晶粒度為4.5級,盡管處于可接受的邊緣,但明顯好于C1-5的晶粒度2.5級。這說明,從細化晶粒角度,再加熱模式優(yōu)于直接淬火模式。筆者認為:這是由于滲碳后出爐及后續(xù)高溫回火,類似增加了一道正火,具有細化晶粒的效果。綜合表4、表5、圖2和圖4,無論是直接淬火模式,還是再加熱模式,滲碳淬火實際晶粒度變化與原材料晶粒度及滲碳溫度-時間組合均無顯著相關。1)鍛件原材料與后續(xù)滲碳淬火工藝狀態(tài)差異大。以深層滲碳為例,鍛件本體試樣奧氏體化保溫時間為8h,遠低于后續(xù)滲碳奧氏體化保溫時間(≥60h),因此,用現(xiàn)行的通用標準(奧氏體保溫時間5~8h)定義的原材料晶粒度,來預測深層滲碳(保溫時間60~200h)淬火后的晶粒度,有明顯的局限性。2)不同滲碳淬火參數(shù)組合下,溫度、時間以及AlN顆粒等影響因素對晶粒的交互作用較為復雜。一方面,奧氏體化溫度的提高和保溫時間的延長,均會導致晶粒度呈粗化趨勢。另一方面,對Al脫氧鋼,在稍高于滲碳溫度(約950℃)下,形成大量彌散分布的細顆粒狀AlN,會釘扎晶界運動,阻礙晶粒長大,然而在稍高于淬火溫度(約850℃)下,AlN顆粒會溶解、偏聚長大,失去對晶界的釘扎作用,進而失去阻礙晶粒長大的作用。目前,在國內(nèi)外材料和熱處理領域,從冶煉、鍛造到熱處理全流程,尚未建立基于彌散分布的顆粒狀AlN的穩(wěn)定工藝模型。這些工作,超過了本文的研究范疇,不做詳細討論。綜上所述,18CrNiMo7-6鋼滲碳淬火奧氏體晶粒度粗化趨勢概述如下:1)在滲碳直接淬火模式下,940℃保溫達到70h后,晶粒粗化至2.5級。2)在滲碳再加熱淬火模式下,940℃保溫達到150h后,晶粒粗化至4.5級。3)從細化晶粒角度,再加熱模式優(yōu)于直接淬火模式。4)用現(xiàn)行的通用標準定義的原材料晶粒度,來預測深層滲碳淬火后的晶粒度,有明顯的局限性。
作者:朱百智,李小末,張偉
單位:南京高精傳動設備制造集團有限公司
來源:《金屬加工(熱加工)》雜志2023年第5期
(本平臺"常州精密鋼管博客網(wǎng)"的部分圖文來自網(wǎng)絡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技術信息。我們尊重原創(chuàng),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出處望請諒解,敬請聯(lián)系主編微信號:steel_tube,進行刪除或付稿費,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