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機械切削加工,一般機加工硬度最好在HRC30左右;但由于性能要求,需要較高硬度+后切削,硬度可以在HRC35~40。除了特殊銑齒等情況,硬度在HRC50左右也能切削;當然,現在國產刀具還不行,大部分需要進口美國/德國的。
終鍛溫度過低會造成材料鍛裂,如不經過恰當的組織再結晶退火或其他熱處理,在最終熱處理后會發現零件開裂,這是經熱處理后所有應力釋放的結果,很容易被別人誤認為是熱處理工藝不當造成的;另外有些含特殊合金(如Cr)的零件鍛造后如果堆放在一起,冷卻速度不夠,會在晶界出處析出網狀碳,經熱處理后開裂,也必須引起起注意。例如GCr15,CrWMn等零件。
對于齒輪的加工,接觸比較多的是:調質來決定心部機械性能,然后做表面淬火的情況。因此,很多時候面臨著基體硬度高,即調質硬度高;然后進行機加、銑齒或插齒,因此硬度都高,高到HRC35以上,要采用很好的刀具,成本也增加不少。當然這樣做(調質硬度高)的好處是,表面淬火后變形小,可以忽略,省去磨削工序。
齒輪加工時,對切削加工件,正火硬度180-200HB;擠壓加工件,正火硬度160-170HB;公差分配,機械加工公差占零件成品公差的1/3,熱處理占2/3。
緊固件生產所需要的線材一般都要經過球化退火處理,而球化效果與材料退火前的拉拔比例有很大關系,為了找出最佳的拉拔比例,我們金相試驗員與車間工人經過近四個月的摸索、試驗,終于找到最佳方案。
角鐵熱軋生產出來以后,先經過淬火,然后再回火。
出現的問題:淬火后的工件變形比較厲害,經常碰感應圈。后期的回火后,無法保障工件是直線型的。
解決的方法:再保障連續生產,硬度達標的情況下,稍增大感應圈的間隙,機械工藝上增加多道輥,以保障工件生產出來后盡量為直線型。
(本平臺"常州精密鋼管博客網"的部分圖文來自網絡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技術信息。我們尊重原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出處望請諒解,敬請聯系主編微信號:steel_tube,進行刪除或付稿費,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