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鋼鐵產業鏈的貿易、加工、采購、質押等環節中,常常會碰到一些庫存時間較長的材料,如15年生產的DC51D+Z,14年生產的DC03等。這些材料通常價格比較有優勢,但大家往往會忽略庫存時間對材料使用價值的影響。
鋼鐵材料和牛奶一樣,都是有保質期的。
以DC03冷軋鋼卷為例,產出庫存2年后,和剛出廠時的狀態肯定是發生了變化的。
這其中既可能有表面質量的變化,如生銹,鋼卷變形等。以寶鋼Q/BQB 408 2014為例,正常涂油情況下,常規儲運保證6個月不生銹,但庫存2年的話銹蝕風險大大增加。
此外還會有力學性能的變化,也即我們常說的時效現象,導致的結果是材料強度變高、塑形變差,加工產品時廢品率上升。
表面質量的變化肉眼可見,很好辨別。性能的變化(歷史文章:時效性)看不見摸不著,只能通過質保書的出廠時間,也就是庫存時間推斷。
對鋼卷的庫存時間這個維度進行單獨管控是很有必要的。
除了對庫存時間進行管理
對鋼種和鋼廠也要區別對待
庫存時間長導致的時效現象在不同的鋼廠或鋼種上,表現程度也是不一樣的。
不同鋼種之間的差異很大
如低合金高強鋼牌號HC340LA和IF鋼牌號DC06同樣儲存1年,前者可能會出現沖壓橘皮,后者可能使用時并無太大變化。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先進高強鋼產品(如,HC780/980DP)很少提及時效的問題,并不是他們沒有時效現象,只是因為其本身強度太高,時效那點影響不算什么。
不同鋼廠的實物之間差異很大
如同樣是DC01,大型鋼廠和民營小廠的產品之間差異很大。
可能一個大型鋼廠生產的DC01鋼卷,放了一年性能并無太大變化,但是一個民營小廠的放3個月就出問題了。
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其一,因為民營小廠大多沒有自己的煉鋼產線,從二線鋼廠采購熱軋原料,無法對成分進行有效管控;其二,民營小廠自身的質量一貫制管理水平不高,冷軋工序無法進行質量精細管控。
后記
我們平時常提到技術營銷,技術營銷并不是陽春白雪,而是融入我們日常切實的貿易工作中的。
如今天文章所述,當涉及自營采購、質押估值時,有必要對材料的庫存時間進行單列評估。在加工配送時也有必要根據鋼種、鋼廠、庫存時間等因素合理安排配送順序。
庫存時間過長造成的危害有其隱蔽性,一旦出現會牽扯大量精力,影響公司信譽,或造成估值損失。忽視技術在營銷中的作用,自然就會付出代價。
時效導致的沖壓起皺和橘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