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編之前在寫西寧城北發展規劃的時候就提到過西鋼搬遷的事情,但是由于當時只是部分規劃沒有明確的文件所以一直沒有詳細寫。
此前青海采購網發布了《西鋼片區及西寧西站城市規劃設計項目公開招標公告》文件,附件中有一則關于西鋼片區及西寧西站城市規劃設計項目定稿文件文中明確指出了西鋼要整體搬遷。
西鋼片區及西寧西站城市規劃設計項目規劃范圍
文中指出西寧西站城市規劃設計項目背景:西寧西站—西鋼片區是西寧主城區與多巴新城之間的重要空間發展節點,是海湖新區湟水河北岸寶貴的成規模城市建設存量空間。該地區近期將迎來西鋼廠區整體搬遷、蘭州—西寧城際線與西寧—青海湖旅游專線建設、西川新城啟動籌建等多重發展機遇。
此次西鋼片區及西寧西站城市規劃設計項目規劃范圍包含西寧西站、西鋼廠區以及西杏園等緊鄰周邊地區,東至丁香家屬院,西至西鋼廠區西界(三海段)、興貿路,北至海子溝西鋼廠區北界、京藏高速,南至湟水河,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
西鋼片區及西寧西站城市規劃設計項目 要求
西鋼片區及西寧西站城市規劃設計項目現在還處于招標階段,具體項目設計規劃還沒有出但是根據西寧市近幾年的項目規劃我們可以做一個大體的規劃猜測,那就是西鋼片區將聯合西杏園片區打造旅游勝地助力大西寧發展。
我們先來看看此前規劃的幾個項目:
西杏園文化旅游項目規劃3000畝(含山地)其中核心主城區占地500—1000畝、高原綠色旅游產品研發生產基地擬占地500畝,分時度假區、休閑養生區擬占地1500畝—2000畝,打造青海省乃至西北最大的民俗與自然生態景觀相結合的旅游景點。
網絡圖片 與項目無關
項目位于馬坊街道辦事處西杏園片區,緊靠湟水河,通過通海橋和海湖新區相連,京藏高速從馬坊村北邊,青藏鐵路從馬坊村南邊橫貫通過。項目占地2000畝,擬對地塊進行整體開發管理,包括整體定位、功能布局、產業研判、產業引入、項目前期、規劃設計等。
高原鋼城特色小鎮
高原鋼城特色小鎮項目位于西寧市城北區西川地區,北依柴達木路及西寧特鋼廠區,南與海湖新區相壤,西與規劃建設中的多巴新城相通,東與主城區相接,交通網絡發達。規劃范圍北至柴達木路及西寧特鋼廠區,南至海湖新區生態濕地,西至西寧市第三人民醫院,東至西寧市第二十一中學,規劃用地面積3.02平方公里。
所以參照上面的三個項目相信西杏園西鋼片區未來將會被打造成旅游勝地,至于后期具體規劃相信中標單位會給出一個更好的規劃設計,畢竟人家們都是專業的。
來源:一點資訊,丁老紅
大動作!2700萬噸產能!武安市14家鋼企整合成5家!
近年來,武安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開啟轉型升級的新篇章,全力推進鋼鐵產業轉型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探索“產能壓減、整合重組、退城進園”的多贏之路,努力打造產能控制、布局合理、裝備先進、產品高端、綠色低碳的“武安新鋼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路上譜寫著發展新篇章,“千年古縣、太行明珠”愈發熠熠生輝。
歷史悠久資源豐富之縣的“前世今生”
武安市是邯鄲唯一的縣級市,共轄22個鄉鎮、1個省級工業園區,502個行政村,人口84.9萬,面積1806平方公里,是全國百強縣、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
武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武安”意為憑借武力獲取安定之意,戰國時期聲名顯赫的蘇秦、李牧、白起都曾先后受封武安君。八千年的文明史和2200多年的建縣史,厚重的歷史積淀孕育了武安磁山文化、冶鐵文化、商幫文化、戲曲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六大文化脈系”。
武安2024年生產總值完成638億元,增長6%,財政總收入105億,連續兩年突破百億元大關,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8.3億元,增長6.2%,規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08.3%,高質量發展步伐明顯加快。縣域經濟全國“百強”居83位。
這片土地,如今正步入轉型發展的新天地。鋼鐵企業整合重組,打造裝備先進、產品高端的“武安新鋼鐵”,39家高新技術企業、70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以及6家“中國500強”、8家“中國民營500強”、9家“中國制造業500強”企業,凝聚起強大的發展勢能;與此同時,大力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優化城市布局,一個集“休閑旅游、康養運動、文化教育、生態宜居”為一體的魅力生態新城區呼之欲出。
堅持“兩個理念”培育“3+3”產業集群
武安市在強化轄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積極構建精品鋼材、精細煤化工、新型建材與先進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互為支撐的現代工業體系。該市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和項目建設中,始終堅持“兩個理念”:一是“創新、綠色、高質量發展”理念;二是“工業立市、轉型強市”理念。經過不斷的創新完善、培育發展,基本形成和正在培育“三大優勢主導產業集群”和“三大未來新興產業”的“3+3”產業集群。
“三大優勢主導產業集群”:精品鋼焦產業集群,通過壓減產能、整合重組、退城進園、改造升級、布局優化,最終形成2700萬左右噸鐵、2500萬噸左右鋼、850萬噸左右焦產能,形成布局合理、裝備先進、產品高端、綠色低碳的“精品鋼焦產業集群”;精密鑄造智能制造產業集群,以“格力、龍鳳山、新興鑄管、鉅興”四大骨干龍頭企業為帶動,大力引進整合關聯配套產業、拓展上下游,格力產能58萬噸、龍鳳山高純生鐵產能168萬噸、新興鑄管產能80萬噸、鉅興總產能117萬噸,四家企業總產能423萬噸,在全國產能第一,近幾年形成500萬噸級產能的鑄造產業基地;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以銀隆新能源產業園為龍頭,全面引進上下游及關聯企業配套支撐,形成產業集群。
“三大未來新興產業”:現代商貿物流產業集群,依托全省首家B型陸港保稅物流中心,整合提升現有的126家商貿物流企業,打造引進第三方物流、融資租賃、跨境電商、服務外包等業態;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目前已經引進和建設的高新技術產業企業共有66家,下一步重點在電子通訊、智能穿戴、數控機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大健康等領域加大招商力度,形成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文旅康養融合發展產業集群,以西部500平方公里大景區、東部12平方公里九龍山公園為承載,以文旅融合為路徑,培育更多的“沉浸式、體驗式”旅游新業態,打造北方著名的文旅融合康養度假產業集群。
傳統產業提升新興產業壯大齊頭并進
武安作為重化工業大縣,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唯一路徑是結構調整,破解發展困境的最大希望是轉型升級。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一是全面進行整合重組。引導鋼鐵產能向優勢企業轉移、向工業園區集聚,該市14家鋼鐵企業整合形成5家鋼鐵集團的構架基本形成,分別是普陽、新興鑄管、冀南、太行、銘鑌。二是化解過剩產能。圓滿完成了邯鄲市下達的87萬噸鐵、120萬噸鋼壓減任務。2023年邯鄲市下達退出煉鐵產能127萬噸、煉鋼產能157萬噸,正在積極督促企業確定對應裝備。
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文安、新峰、普陽向海外布局。三是加快退城進園。該市組建了鋼鐵、焦化等12個重組搬遷項目專班,倒排工期,定期調度,倒逼責任落實。東山鋼鐵已整體退出;太行鋼鐵項目年底前建成;冀南鋼鐵項目已開工建設。四是裝備改造提升。待國家新政策明確后,按照省發改委要求,2023年底前,該市全部啟動1000立方米以下高爐(鑄造用生鐵和特鋼企業除外)、100噸以下轉爐升級改造,退出0.25減量部分產能;2024年底前力爭全部完成升級改造。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該縣堅持以龍頭項目為支撐,積極鼓勵、培育發展新興產業。總投資56億元的中原智能裝備基礎件產業基地,是格力集團在全國布局的唯一縣級生產基地。今年2月一期項目投產,年產汽車零部件、家電件、高檔炊具組件等產品6萬噸。全部建成后,武安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基礎件鑄造基地。圍繞打造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集群,瞄準京津、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精準招商,一批戰略支撐項目相繼落戶、投產。銀隆新能源產業園的建成,形成了“材料—電池—儲能—整車裝配”全閉合式的新能源汽車生產鏈,成為河北省產業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健全的新能源產業基地;保稅物流中心與河北港口集團完成戰略合作重組,與多國開展鐵礦石、工業配件、紅酒等保稅貿易,集裝箱班列成為常態;河北銀泰福通訊有限公司把生產基地由深圳搬到了武安,一臺臺“武安造”智能手機正式下線,隨著藍牙耳機開始量產和攝像頭、電子顯示屏生產線的投產,屆時可年產手機、兒童手表、智能穿戴等產品1000萬臺,預計年產值8.7億元。
去年以來,武安新建深圳產業城、大灣區智能產業轉移中心標準廠房17萬平方米,吸引32家科技型企業入駐,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增至39家、709家。從單一支撐到多點發力,“工業重鎮”的現代化產業版圖愈發清晰。目前,武安規上工業總產值超1200億元,財政收入連續兩年超百億元。
運輸結構調整旅游提質增效推動發展
推進運輸結構調整。公路運輸改鐵路運輸是減少道路揚塵、改善大氣環境的治本之策,武安大力推動企業鐵路專用線建設。該市共謀劃實施鐵路專用線8條,其中6條列入國家級方案,2條列入省級方案。目前已建成投運2條。開工建設4條,另外2條鐵路專用線正在積極推進中。1—7月份,共完成鐵路貨物運輸1073.8萬噸,其中,新興鑄管231.6萬噸、華豐能源121.9萬噸、普陽鋼鐵325.9萬噸、陽邑發煤站20.4萬噸、裕華鋼鐵187.6萬噸、保稅物流186.4萬噸,比2024年同期增加383萬噸,同比增長55.4%。
推動旅游提質增效。該縣把旅游業作為加速新舊動能轉換的綠色產業、促進脫貧增收的扶貧產業。今年9月,位于武安洺湖新區的邯鄲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迎來首個開學季。靈動秀美的校園周邊環境,將帶給學子們別樣的求學體驗。以生態旅游、休閑度假、文化教育等為主導功能的洺湖新區2023年7月啟動建設,帶動了城區南部發展。以九龍山礦山生態修復公園為節點,東部新區助力武安加速融入邯鄲市主城區。把經濟轉型與城市轉型相結合,武安“騰籠換鳥”,引導企業用新理念、新模式、新業態盤活閑置廠區,為未來發展打基礎,提升城市輻射帶動力。
武安深入挖掘獨特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等資源,推動武安旅游業上檔升級。洺湖、九龍山、太行山抗戰等14個精品節點遍布城鄉,推動了城鄉、生態、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打通了京娘湖、宅清溝、柏草坪三大隧道,建成5條風景大道,完成19條道路改造提升,構筑起“高速聯通域外、快速直達景區、環線串聯景點”的大旅游交通網。武安博物館、磁山文化博物館成為游客感受武安深厚文化底蘊的必到之地,每年舉辦的武安山地馬拉松、“劃騎跑”鐵人三項挑戰賽,已成為國內有名的品牌賽事。通過“旅游+文化”“旅游+體育”“旅游+康養”等模式,武安豐富旅游業態,著力培育旅游產業新增長點。
武安重拳推進污染防治,開展生態修復,提升旅游基礎設施,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打造全景武安。2024年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90.2億元,接待游客2542.8萬人次,同比分別增加90.3%、81.5%,旅游產業對就業貢獻率達12.6%。旅游飯讓西部山區村民鼓起腰包,綠水青山真的變成了金山銀山。(武宣)
來源:邯鄲日報
(本平臺"常州精密鋼管博客網"的部分圖文來自網絡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技術信息。我們尊重原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出處望請諒解,敬請聯系主編微信號:steel_tube,進行刪除或付稿費,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