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今年重點工作之一。鋼鐵行業作為制造業31個門類中碳排放量最大行業,約占總排放量的15%,必須積極謀劃、盡早行動。”
3月20日,在由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和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共同主辦的2021(第十二屆)中國鋼鐵發展論壇上,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士胡文瑞如此表示。
2023年9月,中央高層向世界作出承諾,中國將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爭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24年,中央進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
記者注意到,《政府工作報告》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均對碳達峰工作作出部署,表示在“十四五”期間,單位GDP能耗和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下降13.5%、18%,森林覆蓋率達24.1%。3月15日,中央財經委第九次會議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
世界鋼鐵協會主席、河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于勇表示,站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共同推進低碳發展的大背景下,中國鋼鐵行業必須從產業歷史變遷、能源結構改善、科技創新發展各個維度,深入研究未來鋼鐵工業演進之路,在中國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進程中勇擔重任。
實際上,對于綠色轉型,鋼鐵行業已開始行動。
2023年,鋼鐵超低排放改造如火如荼,有近300家鋼鐵企業和6.2億噸粗鋼產能實施了最為嚴苛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的環保改造。“今年2月份,鋼鐵行業協會還發布了倡議書,呼吁鋼鐵行業努力在‘十四五’期間提前實現碳達峰。”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駱鐵軍表示。
中國鋼鐵工業要想走高質量、低碳化的發展道路,首先要解決鋼產量達峰及出口低附加值鋼材的問題。
駱鐵軍稱,“過去15年間,鋼鐵企業噸鋼綜合能耗從694千克標煤降到了545千克標煤,但單位能耗下降速度逐年減弱,進一步下降空間有限,因此要想實現碳達峰,首先要從鋼鐵產量特別是鐵產量下降入手。”
同時,駱鐵軍指出,按照中央確定的雙循環新格局要求,鋼鐵行業還需要在保持高附加值產品出口的同時減少一般產品出口,堅決杜絕通過加合金實現低附加值產品出口的現象,并增加鋼坯、廢鋼等初級產品的進口。
除此之外,在原冶金工業部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殷瑞鈺看來,未來要實現國家的碳排放承諾,我國的鋼鐵工業仍然面臨著巨大壓力,必須走鋼鐵工業“脫碳化”發展的道路。“脫碳化意味著資源脫碳、能源脫碳、生產制造流程脫碳、進出口貿易脫碳、政策法規脫碳,并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產業結構優化,降低高耗能制造業、能源行業、交通運輸業碳排放的同時提高碳匯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鋼鐵工業的流程結構問題,殷瑞鈺特別指出,未來仍應該在減量化的發展進程中作出調整。
據了解,我國由能源消耗引起的噸鋼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由1991年的3.87噸降低至2023年的1.89噸,下降幅度達到51%,但由于我國鋼鐵行業能源結構以煤為主,且流程結構上以高爐-轉爐長流程占主導,導致噸鋼二氧化碳排放處于較高水平。
“鋼鐵行業應以全廢鋼電爐流程生產建筑用鋼材來代替以中、小高爐-轉爐生產螺紋鋼、線材等大宗商品,亦即以適當的布局發展城市鋼廠、利用‘城市礦山’。” 殷瑞鈺表示。
同時,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李新創透露,鋼鐵行業正在研究制定碳達峰及降碳行動方案,“鋼鐵行業將是率先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行業。”(貝果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