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來到鋼廠工作的。
進入鋼廠一號廠門,沿著一條狹窄彎曲的碎石土路往西走,走到盡頭便是我上班的地方。我上班的地方擔負著煉鋼石灰的生產,這條路也就有了白色灰塵當道的屬性。上下班走在路上,不時有運送石灰車輛呼嘯而過,石灰粉塵騰空而起,隱天蔽日,整個人的心情頓時就不好了,但卻毫無辦法。遇到雨雪天氣,有騎自行車的陷在泥坑里進退兩難,有步行的滑倒滾了一身泥水,令人尷尬的場面更是屢見不鮮。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路邊為數不多的路燈似乎從來沒有考慮過行人的感受,往往大雨滂沱的夜晚一律地黑燈瞎火,而星光燦爛的夜晚則不管不顧地亮到東方之既白,人稱“神經燈”。為此,很多長期上中夜班的同事不得不堅持每天帶著手電筒上下班。好多年過去,這條路一直就是這個樣子,似乎從來沒有打算改變。
關于這條槽糕的路,我原來班組一位姓宋的老師傅評價很是經典。宋師傅1970年招工進廠,1993年將女兒輪換進廠后告老返鄉,在這條路上來來往往了20多年,整個職業生涯算是被一條路坑得不輕。那天,宋師傅與班組同事依依不舍話別后,在這條路上邊走邊恨恨地說“鋼廠的路太稀爛了,一生都冒走過好路,現在好了,總算走到頭了”。可以肯定,宋師傅是帶著對路的遺憾離開鋼廠的。
大約是參加工作第三年,我談了個在燒結廠食堂上班的女朋友,這使我對鋼廠的路有了更多的了解和體驗,使我更加確信宋師傅說的沒錯,鋼廠的路是真的稀爛。那時候,社會上有一種說法“男怕進鋼廠,女怕進紗廠”,說的是鋼廠作業環境差,崗位辛苦,男職工不太好找女朋友。由此可見,鋼廠男職工的婚姻之路也不好走。關于這一點,我住單身宿舍時的舍友小可就是個典型例子。小可從進廠第一天起就把談朋友當頭等大事,卻是談一個崩一個,差點把自己談到精神奔潰。相較而言,我算比較幸運的了,一談就把女朋友順理成章地談成了老婆,這簡直就是個奇跡。如果現在一定要總結一下當年成功的經驗,我認為,首先要感謝那條通往燒結廠的廠區路,其次要感謝我自己在這條路上跑得特別勤,并且做到了風雨無阻。但必須承認,這條當年鋼廠的主干道是真的太難走了。
這是一條破敗不堪的兩車道水泥路。雖是水泥路,卻根本看不出水泥路的本來面目,路面全是被燒結礦粉覆蓋的黃褐色。行人走在路上,腳踏之處注定要留下一串串清晰的腳印,仿佛不留下腳印就對不住這路。遇到起風的日子,路面黃褐色粉塵彌漫,直叫人前路迷茫,生無可戀。很顯然,這條路極不適合職工上下班通行,可鋼廠那時候就只有這一條主干道,不走能有更好的路可走嗎?這雖不是我上班的必經之路,我每天卻在上面來來往往,樂此不疲。毫無疑問,這條路上注定有太多我和女友刻骨銘心的故事。在某個暴雨傾盆的傍晚,當我一身泥水狼狽地將雨傘遞到女友手上時,她顯然是感動了,說“這大的雨,你路上是怎么走過來的呀?出了事怎么辦呀?!”那一刻,我的內心是溫暖的。在某個冰天雪地的深夜,我騎自行車接下夜班的女朋友時,在路上一不小心就滑倒了,將女友摔出好遠,趴在地上疼得嗷嗷直叫。那一刻,我的內心是奔潰的,我想我倆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一點感情也應該摔壞了。后來的事實證明,我完全多慮了。我常常想,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女友依然決定與我攜手共走人生之路,簡直太高尚了。我覺得,我一生都應該為她不停地點贊。
當然,我更應該不停點贊的是我們的鋼廠。進入新世紀,鋼廠在改革開放大潮中不斷砥礪前行,發展之路越走越順暢,越走越快。隨著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多年來鋼廠堅持對廠區道路不斷優化改造,使道路布局更加合理,檔次不斷提升,廠區面貌煥然一新。如今,那條令我刻骨銘心的黃褐色路業已徹底翻新,容貌大變。走在鋼廠,只見一條大道筆直寬闊柏油路霸氣地貫穿鋼廠南北,中間設立長長隔離綠化帶,人行道栽種排排景觀樹,路兩邊因地制宜見縫鋪綠,花草相映成趣,儼然成了鋼廠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我想,要是和老婆一起在這條路上走一走多好啊,那感覺一定是相當地美妙吧?問題是,這對現在的我來說注定就是個奢望,變現的肯能性幾乎為零。數年前,老婆光榮退休后,執意走上發揮余熱之路,常駐兒子家幫忙照看孫女,整天忙得不亦樂乎。雖在同一座城市,我要見她一面卻并不容易,要走上好遠的一段路。記得一位非著名人士曾經說過“世上最遠的路,不是上班時你在鋼廠這邊我在鋼廠那邊,而是退休后,我依然住在鋼廠這邊,你卻住到了鋼廠那邊”。很顯然,這個有點怨氣的非著名人士不是別人,正是我。
前些時,我在鄉下拆遷新村小廣場幸遇多年未見的宋師傅,其時,他正拄著一雙拐棍饒有興致地看一群年輕小嫂子跳廣場舞《千年等一回》。談起往事,年事已高的宋師傅依然對當年鋼廠那條上班路耿耿于懷。我告訴宋師傅,這么多年鋼廠變化大呢,廠房拆舊蓋新,高爐技改升級,產能大幅提升,廠里的路也早就不是原來的樣子了,新修了不少新路好路,再也不需要帶電筒上中夜班了。宋師傅聽后有點將信將疑,我說要不我陪你到鋼廠走一走?宋師傅自嘲地笑了,你看我現在這樣子還能走?末了,又頗感欣慰地說,這就對了,這就對了,總是走老路怎么行,一定要走新路。這一刻,我對棲居鄉間拄著拐棍的宋師傅刮目相看,他簡直就是個哲學家啊。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間,來鋼廠工作30多年了,從青春年少到白發老年,這里是我職業生涯夢開始的地方,也是我為之奮斗一生的地方。我慶幸,我親歷了鋼廠30多年來的不斷發展,見證了鋼廠從輝煌走向新的輝煌。近幾年來,鋼廠再次迎來了高質量發展歷史機遇,把共建綠色智慧鋼鐵生態圈作為發展的新航標。通過大力實施“潔化、綠化、美化、文化”四大工程,構建全流程“生產潔凈化、制造綠色化、管控智能化、廠區園林化、建筑藝術化”的綠色制造體系,實現“廠在林中,路在綠中、人在景中”新景觀,努力打造國內一流綠色城市鋼廠的典范。一個全新的綠色鋼廠,正在從藍圖迅速變成現實。
如今的鋼廠每天不一樣,三天大變樣。行走在鋼廠,你無時不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新的綠色氣息,無時不感受到飛速發展的律動.....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鋼廠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