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經濟時報》6月5日報道稱,由于在政府采購中執行“印度優先”政策,中國企業被拒絕參加印度國有天然氣有限公司價值300億盧比(約合31.7億元人民幣)的管道項目。預計印度的鋼鐵公司將贏得這一大額訂單,而中國供應商將很可能被排除在外。
印度鋼鐵部長辛格表示,所有價值超過50億盧比的中央和各邦政府以及國有公司的項目都將優先考慮印度國內企業,除非國內企業質量或數量達不到標準。 如今,在貿易保護主義驅使下的鋼鐵貿易摩擦并不是新鮮事。特別是中國鋼鐵企業,鋼材出口在經歷了連續兩年的高增長之后,在國際市場中遭遇到的針對性貿易摩擦也越來越多。也正因為如此,鋼材出口領域成了中國遭遇國際貿易摩擦的重災區。據統計,2023年4月份,我國出口鋼材648.68萬噸,環比減少107.19萬噸,下降14.18%。2016年,在我國遭遇來自27個國家或地區發起的119起貿易救濟調查案件中,近半數貿易救濟案件是針對我國鋼鐵產品。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日韓鋼企也遭遇了很多貿易摩擦,那么,他們是怎么做的呢?
其一,調整出口產品結構,搶占產業鏈制高點。梳理近期鋼鐵貿易摩擦特別是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不難發現,這些政策并不是單獨針對中國鋼企,日韓鋼鐵企業同樣屬于被“嚴防死守”之列。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這(4月份美國對向美國進口的鋼鐵產品展開調查)與中國無關,是面對世界范圍。傾銷是全球性的問題。”
對此,日本鋼鐵聯盟會長進藤孝生于5月9日發表評論稱:“在國際貿易委員會的調查時,我們已經申辯說日本出口的厚鋼板沒有給美國國內產業造成損失,委員會駁回這些主張的做法有失公允,我們對此感到極其遺憾。”日本鋼鐵聯盟表示,將在仔細分析該決定后探討業內的應對辦法。
只是,同樣遭遇到貿易保護主義,日韓鋼企受到的影響還是似乎要小得多。筆者認為,這與日韓鋼企鋼材出口產品結構有關。相比我國出口鋼鐵產品多以螺線、鋼坯、型鋼等中低端產品為主的產品結構,日韓企業出口的產品多以冷軋卷板、船板等中高端產品為主。這些產品附加值高,在遭遇反傾銷調查等貿易保護主義的時候,回旋的余地也更大。
其二,開展法律研討,以全球化視野布局市場。去年9月份,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Motor)認定自韓國和日本等7個國家進口的鋼板構成傾銷行為,決定對其征收反傾銷稅。除韓國企業表示強烈反對和積極應訴外,韓國商會聯手美國法律公司和當地一家名為YulchonLLC的律師公司召開研討會,為韓國中小鋼企如何應對美國的反傾銷措施提供免費指導,此會吸引約120名參加者。
筆者在調研過程中發現,以韓國浦項為代表的一些日韓鋼企在海外市場,如在印度、越南等市場布局了多個鋼材加工項目。雖然短期內這些項目很難成為其新的利潤增長點,但是這種提前布局有利于對潛在市場的深度開發,有利于后期爭奪市場話語權。
筆者認為,中國鋼鐵行業中國際化最好的河鋼集團,其在南非和歐洲的產能布局可以看作是中國鋼企中產能合作的先頭部隊。后期,鋼企也可以探索其他方式“抱團出海”。
無論是搶占鋼材出口產業鏈的制高點,還是以全球化視野布局未來,我們都可以借鑒創新,進而找到適合自己的出路。
不過,中國鋼企遭遇到的貿易歧視和日韓鋼企相比還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替代國”原則。由于并未被歐美發達國家承認完全市場地位,在貿易摩擦問題上和在“雙反”界定上,中國鋼企往往會遭遇到不公正待遇,使中國鋼企在貿易摩擦漩渦中一開始就處于被動地位。這個特殊性需要多方積極關注,也是行業應該共同探討的課題。
來源:中國冶金報社